新浪新闻客户端

述评 | 西方“产能过剩”理论的背后是什么?

述评 | 西方“产能过剩”理论的背后是什么?
2024年06月28日 19:05 中国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  鲍淑君  (资料图

  鲍淑君: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一直在炒作“产能过剩”。上一次是40年前对日本的抨击,但这次是针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出口。

  “产能过剩理论”是1776年由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但现在被一些西方国家捏造成一种谬论。希望一些国家的政客能够认识到,保护主义不是正确之举,更无法解决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事实上,这让我想起了1999年哈佛商学院编辑加里·埃蒙斯的一篇题为《物极必反?》的文章:“产能过剩”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供应过剩,价格下跌,这对那些受益于低价材料或商品的行业来说是好事。如果你能享受质量高价格低的新能源汽车,你会拒绝来自中国的物美价优的商品吗?

  一些西方国家不去努力发展自身的竞争性产业,而是热衷于炮制“产能过剩”的假象。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到新水平时,他们为何还在纠缠于精心编造的“老一套”呢?

  (本期人员:编导:白璐;摄像:刘凯、王一辰;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