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把课堂搬到“一线”

把课堂搬到“一线”
2024年07月02日 17:59 人民政协网

  ●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文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

  ● 本刊于6月11日推出“教育强国建设委员说·谈文科教育1”报道,引起读者强烈反响。本期继续关注高校文科教育建设,让我们基于“产学研融合”的视角,共同思考新文科建设的破题之径。——编者

  (一)

  近日,记者在腾讯总部见到了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她正和十几个学生一同在真实的“实践场”中,感受所学知识的现实价值。

  “这是我在学校面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名为《新闻传播学术与实务前沿》。”郭媛媛说,自己基本上每年都会带学生到人才需求单位、行业内部去参观学习,以促使学生进一步与社会发展和产业生产接轨。

  “文科也必须开展产学研协作,以培养为时代发展所需的复合型新文科人才。”其实,早在2018年,郭媛媛就曾围绕“以产学研协同的方式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这一主题,提交了提案。

  “依靠零散的课堂或虚拟教学实践、行业知识交流,不连续的一线实习,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传媒人才。”郭媛媛曾在采访中如是表态。

  “我在国外调研时,曾对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印象深刻。这个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整个北美都有很高的认可度。原因在于,学生在求学阶段已经在产业生产方面具备了较高水平的知识和能力。他们的学校在培养学生时,特别鼓励他们进行产教的融合,学制也比较灵活。很多学生会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习理论,另一个学期再到企业开展实践。”郭媛媛介绍。

  (二)

  带着对行业发展的观照及对专业实践功能的观察与思考,2007年,基于几名传播系学生设计的课堂实践,郭媛媛开启了一个名为“金驼”的学生实践品牌活动。“该项目旨在将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融入学生专业实践活动中,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郭媛媛介绍。

  “最初,我在教授媒介策划这门课时,与学生一起创设了‘金驼杯’项目。”郭媛媛说,当时她主要是想鼓励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独立策划并落地一个项目,“这是一个学生全流程参与,并需要团队合作和校内校外协同的活动。”

  让郭媛媛感到高兴的是,“金驼杯”项目确实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后来我们便发展为‘金驼月’,集中在每年5月,让传播系、广告系、汉语言文学系的孩子们基于各自专业特质,分别开展展映、展览、展现等实践活动。”

  “随着项目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我们又开展了‘金驼微影视节’。鼓励学生从策划到编剧、从生产到运营……全流程地参与到影视作品生产的各环节中。基于此,我们还与高校影视产业管理学会、校外影视传媒公司,校内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团委,以及党委宣传部携手,共同举办系列活动,为同学们实践能力提升不断‘盘活资源’。”郭媛媛继续介绍。

  人文社会科学如何开展产学研协作?郭媛媛通过十余年的“金驼”品牌实践摸索逐渐获得了答案——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为他们的创新探索搭建平台。

  在郭媛媛看来,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所需素养往往比较“抽象”“复合”,如要善于与他人协作、要对生活有敏锐观察、善于总结思考,等等。而只有允其置身实践互动场才能真正助力学生全方位提升。

  (三)

  借助此次在企业“课堂”中碰面的机会,记者还与两名曾经参与过“金驼”品牌活动的研究生进行了对话。

  虽是在几年前本科学习时参与的活动,但谈到具体实践对自己成长所带来的影响时,两位同学仍然语不停歇。

  “整个活动从最开始参与策划,到作品落地、首映、宣传、营销、参加影视节评奖,大概需要整整两个学期,实践性特别强。”尹思筠同学对活动特性总结道。“我们更愿意将这项活动视为一项社会化训练。首先,它涉及较长时间合作。同时,也促使我们更高效地成为专业人才。例如,曾经我们也会学习摄影课、剪辑课,但那时更多是将它们视为一种技术的学习。而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才真正清楚这些知识技能对实践的意义,也才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薄弱之处,方便发力补足。”

  周绍雄同学连连点头表示肯定,“过去我们到剧组实习,只能做一些非业务性的工作。但通过‘金驼’活动,我们才得以有机会近距离、全流程地参与到电影制作中。活动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恰恰也是这些困难磨炼了我们的心性。因此,整个活动不但提升了我们的知识技能,更大的价值在于它帮助我们实现了与社会的‘仿真’嫁接,也提升了我们的专业自信。”

  “这段经历于我们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尹思筠继续补充回忆,“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合作者开展高效合作,如何化解冲突。还记得每年‘金驼’杯影视节结束时,都是我们整个学院的同学们微信朋友圈最热闹的时候。同学们会默契地集体以发朋友圈的方式,表达着对过去一年收获的纪念。”

  (四)

  “这样的活动,过去我们已经举办了17年。”郭媛媛表示,自己坚持这样的人才培养实践,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她想要培养“复合型”“综合型”“创新性”文科人才。

  其实,在进入高校做教师前,郭媛媛曾有过在世界500强外企工作的经历。她向记者介绍,正是多元工作实践,让自己很笃定地认为——文科人才一定要全面。“我希望我的学生,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对抗风险打击的毅力、更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郭媛媛说,这些期望,恰恰也是她从自己过去多领域工作中积累的认识、体悟。“因此我愿意付出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专业实践综合设计、校园活动多主题涉及,以及校内外资源打通、协作,让学生全员有更切实的收获。因为,这些素养及技能对于一个要踏入社会的文科生来说将会是‘刚需’。”

  “郭老师经常和我们讲,希望我们能真正走进实践,融入社会。她也正是带着这样的情怀和追求带领我们成长的。”周绍雄再次主动发声,“郭老师曾对我们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要知道你想做成什么事,同时,你还要知道你到底能做成什么事!’我曾对这句话反复体会,系列活动也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有理想的同时,还要有能力,同时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与周围人开展合作。只有将每个人的优势、能力做最大程度的发挥,才能干成事、成大事。”

  问题导向,行动促解。“复合素质、创新能力都需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锻炼!”郭媛媛说,自己在做的,也会一直去做,就是为自己接触到的所有学生搭建一个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生活的互动场、锻炼场、成长场。

  “我努力要让我的学生,在真正走向社会前,能提前掌握一些在社会立足、继续成长的基本素养。而这种素养于一名人文社会学科学生如何养成?我想置身、参与生动的实践活动是个必须项。”郭媛媛说。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