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环球漫评|穿越古今,探寻城市蝶变“发展密码”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环球漫评|穿越古今,探寻城市蝶变“发展密码”
2024年07月02日 16:39 环球网

漫画作者:潘海网漫画作者:潘海网

  国脉千里流日月,棹歌悠扬颂文明。近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扬州启动。活动邀请文博、历史、水利、戏曲、文学等领域的中外嘉宾,讲述他们与大运河之间的故事,展现大运河源远流长的历史变迁与新时代运河的崭新风貌,揭示大运河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精神密码。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一条运河,中国大运河滋养着河畔千年的历史,承载着灿烂的文化,见证了从古至今的繁荣。这条千年水道,文人墨客用笔墨丹青装点,富商巨贾因水运中兴,传承千年的烟火,养育了无数人民。要把这条“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守护好,把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是活动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物流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大运河在内的我国水路航运,凭借其低成本、低能耗、高载量的优势,在现代物流领域,尤其是大宗物流运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运河两岸的公路港,铁路港等综合内陆港持续火热,宿迁港早已迈入内河年吞吐量10万标箱的内河大港行列;作为公铁水联运枢纽的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利用运河既有水道,2023年海铁水联运班列运输货物超1万标箱,提升了大宗货物运输的区域联动水平,为中国物流走出去提供了“运河力量”。

  作为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的“黄金水道”,在发挥航道功能与条件优势的同时,更离不开沿岸城市的治理与呵护。如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正在江苏各地高质量推进。运河遗产保护工程、修复古城古镇、创新创排特色演艺、弘扬饮食和工艺类非遗等项目比肩接踵,“产业、文旅、生态”三张画卷,正在古老而美丽的运河两岸徐徐铺开,苏州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各类空间功能,打造最精美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常州在运河工业遗产上发掘文化富矿,为当地文旅中轴建设贡献新的亮点……悠悠流过千载的大运河牵动着人民的幸福生活,运河经济亦成为城市蝶变的“发展密码”。

  运河之韵,熠熠生辉,这条古老水道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更承载了我们对未来的期望和梦想。未来,我们要在保护好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上久久为功,筑牢中国之美的“根”与“魂”,唱响新时代运河文明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孙思可)

江苏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