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改”出新动能,“创”出新天地。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很多政策和改革举措都是从基层发现并探索出来的。7月3日起,现代快报开设“将改革进行到底”调研一线专栏,推出系列蹲点调研深度报道,展现江苏各地各行业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鲜活实践和经验做法,汇聚起走在前、做示范的澎湃动能。
0:00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Transparency
Opaque
Semi-Transparent
Transparent
Transparency
Transparent
Semi-Transparent
Opaque
ResetDone
小到奶粉罐、汽车安全带插片,大到飞驰而过的高铁……你知道吗?梅钢的产品已经遍布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成为“钢”需。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梅钢一直在“变”:全方位转型升级,苦练内功,加快成长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
说起钢铁厂,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总是离不开灰蒙蒙的天空、冒着浓烟的大烟囱。如今的梅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已成为新的标签。走在绿树成荫的厂区,可以近距离在热轧厂感受一条条钢铁“火龙”穿梭而过,在冷轧厂见证“智慧工友”机械臂的魅力,准确无误地为钢卷贴上专属“身份证”。
梅钢的“新”变化,背后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释放的新动能,这也构成了梅钢打造国内第一热轧精品基地的底气。
变化,天翻地覆
关于梅钢的故事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说起,当年在西善桥镇东侧发现了铁矿,1969年初,上海市与江苏省商议决定在南京梅山铁矿附近建设一个炼铁基地,以解决上海生铁供应不足的问题,作为大上海的后方物资供应地。1969年4月24日,梅山工程指挥部成立。
“9424”便成了梅钢的一个符号,一串数字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曾经这里被称为南京的“小上海”,学校、医院、商场配备齐全,对于梅钢人来说,厂区就是家。如今梅钢已经55岁,见证它诞生、成长的老梅钢人逐渐淡出了这片土地,现在的梅钢人,多数是陪伴这一钢铁企业发生蝶变的奋斗者。
“2004年我大学一毕业就来了这里,是坐火车来的。我记得当时在修路,路上灰尘非常大,心里想着自己从一个农村来到了另一个农村,甚至还想过要不要考研离开这里。”梅钢热轧厂厂长助理王宁宁回忆道,她已经在梅钢工作了20年,可以称得上是一名老梅钢人了。
毕业后刚到梅钢,王宁宁是一名车间技术员,她工作的地方就在车间,“那会噪音非常大,整天轰隆隆的,人和人说话都听不清楚。在车间一踩一脚油,每天回到宿舍,桌子上都会落一层灰。”
谈起这些年的变化,王宁宁用了四个字——翻天覆地。她抬起脚,“你看看我的裤脚,很干净吧,这套工作服我穿了快一个星期了,以前在车间穿一天裤脚就沾到油了。”
现在她的办公场所已经搬到了办公楼,原本被噪音充斥的车间也换了一副模样。热轧厂的1422产线已经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智慧产线,拥有7.7万个信号点,构建算法规则2754条,一块屏幕就能实时掌握整条生产线的状态。
不仅厂区的车间变了,梅钢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工业文化传播路径。2023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文旅项目“梅钢滨江工业生态走廊”列车观光线正式开通,游客坐着小火车就可以近距离感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进热轧厂,瞬间感到“冰火两重天”,火热的钢铁“火龙”从传送辊道上奔驰而来,热浪也随之而来,经过多次碾压,一卷卷钢卷完成了“初生”。去年底,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已升级成为国家4A级景区。
其实,这些变化背后折射的是梅钢的发展与理念的转变。
焕“新”,迸发强劲动能
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钢铁、石化等四大支柱产业。
传统产业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不能“一关了之”,通过深度转型升级,推动更多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这个“基本盘”将迸发更加强劲的动能。去年发布的《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再次将四大支柱产业写入政府行动计划,也为传统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到要推动钢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梅钢正在践行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还加上了高效化,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这‘四化’开展。”梅钢制造管理部产品技术服务室主任曹孝平介绍道。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梅钢研发投入率连续多年达3%以上。梅钢加大基础应用研究,攻关高品质特殊钢“底盘零部件组织差异化调控”等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底盘零部件用高强钢市场的空白。
一辆车由超过一万个独立的、无法拆解的零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都不可或缺。“咔嗒”一声系上安全带,按动按钮调整座椅,这些简单熟悉的动作背后,都依赖于那些经过精密冲压技术制造的“精冲”零部件。
安全带插片、座椅调角器、座椅滑轨……这些看似不起眼但科技含量十足的小零件,十多年前每一个都要受制于人。如今,精冲工具钢作为梅钢战略产品,各系列钢种牌号达到70多个,品种在国内钢企最全。钢种性能优良,最高碳含量达到0.95%,最高合金含量达到8%,热轧态强度最高达到1800MPa。
曹孝平介绍,2023年,梅钢以“新能源汽车用钢领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成功申报“南京市高品质新能源汽车用钢工程研究中心”。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企业乘势而上,抢占发展机遇。
在数智化浪潮中,梅钢也跨前一步勇立数智潮头。到2025年,梅钢将完成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和能环五个智慧工厂项目的建设。
向绿,低碳产业蓄势待发
蔚蓝的天空,茂盛的梧桐树,穿梭在厂区中,一座座高炉、罐体耸立,殊不知这些“显眼包”有不少都是环保设施。今年6月,雨花台区打造了南京首条“无废旅游路线”,全长5.4公里,成功地将梅钢公司“无废工厂”、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无废景区”以及三山矶生态公园相连接。
硬核钢铁能拥有“诗和远方”并非易事。其实,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一直是一个行业难题。在梅钢规科部产线规划室主任胡云的眼里,废气、废水、废渣这些都能变废为宝。
作为钢铁行业唯一没有被成功回收利用的资源,高炉熔渣余热这一高品质废热资源的回收是世界性难题,至今没有成功案例。在这方面,梅钢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梅钢高炉熔渣余热回收工程正在试验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处理25万吨高炉熔渣能力,高炉熔渣余热的回收能大幅降低吨铁能耗及吨铁成本,减少碳排放。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绿色生产力,梅钢也在向绿色要发展。储能与氢能是南京布局突破的六大未来产业新赛道之一,传统产业龙头企业纷纷“入场”。今年2月,梅钢与宝武清能达成协议,共同推进用户侧储能项目建设,也顺利布局储能产业,未来有望能和南京的氢能周边产业链配套。
胡云介绍,梅钢也在和高校进行合作,探索新的回收方式。比如二氧化碳与渣耦合,新的建材资源便产生了,这一项目正在和南京工业大学合作,采用集装箱进行试验。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梅钢近年来也是“组合拳”频出、“大动作”不断。目前,梅钢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较改造前分别降低60.1%、67.9%、77.1%,有力促进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绿色正在成为梅钢的鲜明底色。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 徐梦云/文 顾炜/摄 刘畅/后期 张盼盼 闫琳琳/设计
(部分图片由梅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