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民有所呼 改革有所应︱改革暖风吹遍“希望的田野”

人民有所呼 改革有所应︱改革暖风吹遍“希望的田野”
2024年07月13日 09:52 新浪新闻

  从沃野平原到秀美水乡,从阡陌交通到康庄大道,田间地头的稻麦诉说丰收的故事,绿水青山的风景又勾勒锦绣模样。江苏,是一片承载着希望的大地,在这里,敢想敢干的劳动者当起了“大包干”的探路者,也诞生了一个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改革事件。

  时间的画轴缓缓展开,农村改革的暖风自“春到上塘”开始。

  “说上塘,道上塘,十家九户都缺粮;茅草屋,漏风墙,扯把稻草就当床……”曾几何时,一首童谣道出了宿迁市上塘公社的难处。受限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数十年前的上塘百姓只能过着吃粮靠救济供应、穿衣靠救济布棉、烧饭靠救济煤炭、用钱靠救济贷款的“四靠”生活。

  1978年秋,一场特大干旱几乎使当地农田颗粒无收。面对紧迫形势,上塘公社垫湖大队第五生产队悄悄将集体的260多亩耕地包产到户,在全省率先推进“大包干”。经过一年耕耘,翌年,垫湖大队第五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7.7万公斤,人均纯收入达52.6元,向国家出售余粮1.2万公斤,一举摘到了“四靠”帽子。

  上塘公社的一声春雷响彻大地,也拉开了江苏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一篇《春到上塘》更让全国知晓当地的改革故事,“上塘经验”也由此如春风一般吹向各地。

  作为“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垫湖村的改革脚步不曾停歇:2007年,村子开始推行人口、土地、项目建设集中,到2012年,全村1.3万亩耕地全部完成流转,建成千亩优质稻米基地,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营。现今,村子正大力建设万亩优质稻米基地,打造“上塘贡米”特色品牌,同时延伸碧根果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46年前,上塘的干部群众在脱贫致富之路上苦苦求索,凭借敢闯敢干的精神开创了一条致富路。这种精神时刻鼓舞鞭策着我们在农村改革的路上继续前进,带领更多乡亲们过上美好日子。”省人大代表,宿迁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磊说。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迈入新时期,江苏大力推进农村改革,于2012年4月正式开启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截至2024年初,江苏先后进行四轮农村改革试验,开展48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和114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全省共有5家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鲜活的永宁青虾,全程冷链包邮!”“一斤装,欢迎大家下单!”几乎每周,南京浦口区的丽铭生态园里都会上演一场热闹的直播。当我们将视线由室内转向室外,可以看到数十个长方形塘口有序划分为了养殖区和休闲农业体验区,运货车辆进进出出,塘边的体验游客脸上也挂满微笑。

  “我们搞水产养殖快20年,发展过程里经历了多次起伏。但这两年,多亏了派来的农技专家,帮我们在智能化养殖设备和直播带货上进行指导,让生态园的发展上了一层楼。”南京丽铭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经理赵丽告诉记者,当前生态园有1200多亩的水产养殖基地,每亩产量约280斤,每年青虾的总销售额超过1500万,还辐射带动周边3个合作社、196家水产养殖户签订青虾收购协议。

  喜人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农业政策的扶持。2021年,南京浦口区被列入第四轮省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围绕新型农村社区数字乡村治理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两方面开展机制改革探索。为进一步提高当地农业发展水平,浦口区联合江苏省青虾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发布6项企业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为解决青虾生产效率低下、大小混装、运输困难、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提供指导依据;同时,围绕特色农产品青虾,构建起“产、加、储、运、销”一体化数字平台,并先后召开7次农村电商专题培训会。

  路边竖着气象监测设备、水下埋设传感器、投饵用上无人机,行走在丽铭生态园,数字化养殖模式已经成熟。“农户们只要拿着手机就能看到当天的气压、温湿度,还有水下的溶氧值、pH值,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蹲在塘口,既节省人力又提高效率。”赵丽说,作为一名扎根在乡村的新农人,自己亲历了农村的各项变化,也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

  “广阔土地充满着希望,我们想和更多人一道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美好生活。”赵丽说。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喻婷

  

  编辑: 喻婷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