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首创精神谱新篇——人民推动改革的武汉贡献

首创精神谱新篇——人民推动改革的武汉贡献
2024年07月15日 09:59 新浪新闻

  

      □ 长江日报记者吴曈 通讯员武改宣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武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 让创新活力充分迸发,敢为突破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到湖北武汉考察。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光谷,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

      就在这次考察的2个月前,武汉正式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当月,作为武汉科技创新排头兵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简称“武创院”)启动运行。

      致力于做好“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共同体,武创院重任在肩。

      武创院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吸引众多科研“大咖”携“硕果”前来,探索科技成果落地扎根的机制和模式。

      上个月,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数据产品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上市。该产品将提供低空视角下智慧光伏目标检测数据集和智慧城市目标检测数据集等服务。

      研发出这一数据产品的企业,正是2016年在武汉诞生的飞流智能。然而,公司成立前几年,手握近百项自主知识产权却迟迟打不开武汉市场,创始人刘奇内心焦急。

      武创院启动运行仅2个月,产业创新部负责人主动找上飞流智能表达合作意愿,双方一拍即合,并联合中国铁塔于当年10月组建“武创院飞流城市感知网络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在这一平台的助力下,企业资源变多了,业务开展得越来越顺畅。

      “创新中心为企业的科技成果找到了转化和应用场景,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刘奇说。

      用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解决产业难题。目前,武创院已有3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入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培育计划。

      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引擎,体制改革则是促进创新的点火器。

      长期以来,如何让高校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是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今年2月,武汉市发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系列举措,旨在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系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科技企业培育“最初一公里”问题。

      中试,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过程,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

      用钢针刺、用沸水煮、用剪刀剪……在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一块块固态电池“饱受摧残”后,仍然维持着良好性能。

      2023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郭新教授团队的“固态锂/钠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中试产线,在这里“点火”。

      短短半年时间,该中试产线已经形成从研发、生产、测试验证到电池成品的全流程生产线。

      如今,武汉市备案的中试平台已达156家。随着武汉各中试平台服务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创意”转化为“创造”。

      科技创新,更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支撑。

      在光谷,从面向全球发布“光谷招贤榜”到上线“人才注册积分制”“数字人才卡”、搭建“人才会客厅”,过去十余年来,一连串敢为人先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举措,让无数企业实实在在受益。

      “激光行业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学们未来必将大有可为!”近日,光谷卓越工程师(激光)实践基地培训班第二届“激光第一课堂”开班仪式上,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向200多名学员喊话。

      10多年来,邓家科带领研发团队组建党员攻坚队,深耕激光精细化应用研究,填补激光领域一个个国内空白。2022年至今,华工科技累计承担200余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牵头制定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

      ■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共当主人翁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武汉的必答题。

      江岸区二七街道操场社区东立国际小区建成于2006年,停车难、人车混行成为近年来小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道路施工改造迫在眉睫,去年以来,操场社区党委书记韩晶先后十余次组织协调会,邀请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各方出谋划策,共同商量解决方案。

      社区居民群策群力、踊跃参与,出方案、提意见、盯施工,不到半年时间,就已优化行车道3000余米、规范停车位266个,实现了社区建设“大变样”。

      “坚持把改善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作为切入点,充分激发民智、尊重民意、动员民力,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韩晶说。

      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做好城市治理的主人翁。

      居民主导、政府支持、企业参与,青山区新沟桥街道二十一街坊134户居民发起成立“住宅合作社”,自拆旧房盖新楼。7月13日,这个湖北省首个通过“住宅合作社”模式进行危旧房改造的项目,拿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再过一年半,134户居民将搬进这里新建起的一幢32层的商品房里。“欢迎建成后都来我们这里看看。”居民缪伟说,希望这里的试点能给其他危旧房合作化改造提供经验,让更多居民住上“好房子”。

      今年3月,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挂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武汉市首家“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设在社区的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

      2022年,《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修订草案)》广泛征集基层意见,通过这一立法联系点,汉阳区消防救援大队墨水湖站副站长王淼提出了建议。一年后,条例正式实施时,王淼的建议被全部吸收。

      “这样的民主立法不是走过场,基层群众的意见得到了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王淼深感自豪。

      社区居民深切感受到这样的立法过程更“接地气”,立法也能成为老百姓操心的事。“以前总以为法规的制定都是专业部门的事,没想到社区居民也可以参与。”居民杨先生说,“立法时有群众参与,普法就更受老百姓欢迎,这是一种良性互动。”

      几年来,上百条来自各行各业的立法建议在江欣苑立法联系点被采纳,基层声音“写入”了15部法规草案。

      ■ 走好绿色低碳发展路,争做践行者

      傍晚时分,东湖水面碧波荡漾,沿湖游人如织,这里已成为市民和游客游玩消暑的好去处。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武汉广大市民争做践行者,同享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以实际行动擦亮“百湖之市”绚丽名片。

      今年3月,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徐栋博士来到东西湖区将军路第四小学,用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过程向师生们娓娓道来。

      日复一日,遍布武汉三镇的志愿者,走进乡村、社区、学校、企业,传播环保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更多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武汉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已超过2万人,带动市民群众全方位践行生态环保理念。

      最新统计显示,全市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标准的河流断面占比达75%,水质优于四类标准的湖泊占比达84%,连续三年实现劣V类湖泊清零。

      长江十年禁渔,换来了江水的生机盎然。江夏上岸渔民汪贤由主动报名,成为禁渔志愿者,每天还是活跃在自己劳作了几十年的江面上。

      “去年3月23日,长江金口段还出现了长江江豚的身影,亲眼见证长江大保护的成果,这怎能不叫人激动呢!”汪贤由说。

      “看,我拍到江豚了!”过去几年间,长江江豚踪影高频次在长江武汉段江面出现,不时有武汉市民在网上发布自己的“得意之作”。

      近年来,武汉启动“江豚回归江城”计划,将禁渔工作延伸到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目前已逐步形成金口、天兴洲、双柳水域三个种群。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新时尚。

      今年3月,来自招商银行武汉支行的员工王锋、黎书香,发起了一场特殊的碳中和婚礼募捐活动——邀约亲朋好友和广大公众,将大家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所获得的碳普惠减排量“众筹”起来,用以抵消婚礼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举办了一场“零碳婚礼”。

      湖光山色,大江东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在武汉徐徐展开。

      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武汉人民正信心笃定,一往无前。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