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全面深化改革,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全面深化改革,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
2024年07月16日 11:01 四川新闻网

  4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如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又将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改革,改到深处是民生,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启全面深化改革之初提醒全党,“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这四个问题深刻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推动改革破题、解题,坚持一切从人民需要出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无他耳,就是要在解决问题中回应人民期待。曾经一纸户籍让进城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之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分类放宽或取消城镇落户限制,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共享城市公共服务;曾经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之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曾经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人群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存在“漏保”“脱保”“断保”的情况,之后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不断织密社会保障网,解决广大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了2000多个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一系列改革的成功也正是源于此。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新征程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把医疗、教育、户籍等重大制度改革背后的民生幸福网织得再密些,把城市更新、高质量就业、“一老一幼”服务的民生需求办得再实些,把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问题解决得再快些,让人民群众更幸福正当其时。但同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呈现出的问题多、矛盾深,化解之法唯有进一步筑牢改革的“人民”底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笃定“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凝聚推进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如今的中国,正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巨大勇气和伟大实践,回答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在这个进程中,必然会有新的难题亟待破解,最有效的路径就是调动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树牢“人民至上”的情怀,拿出“改革追着问题跑”的决心,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坚决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科学制定一揽子政策制度,以“说一分,做十分”的扎实作风把改革推向深入,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蹄疾步稳,不断拓展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从“春天的故事”在深圳蛇口的“开山第一炮”中恢宏起笔,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宣言从广东发出,改革的方向始终与人民的需求同频共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奋进新征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围绕“人民至上”徐徐展开,必将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在新征程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作者:艾佩韦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