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洋徒弟”回沧州:我们都爱“中国功夫”

“洋徒弟”回沧州:我们都爱“中国功夫”
2024年07月16日 07:35 河北新闻网官方

  

  “脚下稳住,走!”铁环叮当,铲风飒飒。7月11日,在沧州青县八极拳国际训练基地,来自丹麦的西蒙把盘古日月连环铲耍得虎虎生风。一套铲练下来,旁边的小“武友”们一片叫好声。师父刘连俊嘴里说着“不错不错,可不能骄傲啊”,脸上却是掩饰不住的欣慰笑容。

  “五年了,我终于又回家了,见到师父和师兄弟,还有好多朋友和亲人,超开心。”西蒙,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拳第十四代传承人刘连俊的“洋徒弟”,跟沧州青县和“中国功夫”的缘分有十五年了。

  2009年,西蒙在一位天津朋友的介绍下,第一次知道了武术之乡沧州,也知道了“武林高手”刘连俊。“我原来对中国功夫的了解都是在电影里,觉得又厉害又神奇,但是我这么普通,怎么可能学得会那么酷的功夫呢?”

  初次见面时,师父给他展示了行云流水的麒麟刀和潇洒威风的八极棍,西蒙不停地发出惊叹。他试着学了几个简单动作,感觉帅极了,“中国功夫一下就把我迷住了”。

  此后十年,几乎每个周六,西蒙都会风雨无阻地从天津驱车过来,跟刘连俊学功夫。小架、八极拳国(际)竞(赛)套路、十三节鞭、八极棒、八极刀、劈挂拳、通背拳……十年间,刘连俊对西蒙倾囊而出。

  “练功夫会上瘾!有时师父教给的内容我不能一下全领会,就记在本子上,或者拿相机拍下来。”西蒙回忆起当初练功的日子满是留恋。

  刘连俊则在日记中写道:对于外国弟子而言,怎么做到稳和巧,除了勤学苦练还要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背景,要让西蒙自己慢慢去感悟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为了让西蒙接触更多的武术门类,刘连俊还带着他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我和师父去过乌鲁木齐、杭州、哈尔滨,还有好多地方。我在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上获得了刀术银牌,在新疆国际武术邀请赛中获得对练金牌及拳术、刀术铜牌……”西蒙开心极了,他做梦都没想过自己也能成为“武林高手”。

7月11日,西蒙(左)正在沧州青县八极拳国际训练基地跟师父刘连俊学习八极棍。本报记者 韩 莉摄7月11日,西蒙(左)正在沧州青县八极拳国际训练基地跟师父刘连俊学习八极棍。本报记者 韩 莉摄

  跟着师父学习的日子里,西蒙还学会了一个词,叫“以武会友”!这十年间,陆续有很多“洋徒弟”慕名来沧州拜师学武。西蒙也就有了很多来自全球各地的师兄弟,像瑞士的马克西姆和瓦朗丹,俄罗斯的安东和瓦洛伽等,大家在中国的时候经常一起练武术、吃住在一起,其中很多还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如伟强、伟明、伟傲、伟赢、伟天……西蒙经常跟别人自我介绍:“我叫刘伟蒙,中国武术迷。”

  除了学功夫,“洋徒弟”们还接触到了各种中国文化,很多人学会了写毛笔字、画中国画,还会自己烙馅饼、包饺子,爱上了沧州的火锅鸡、油酥烧饼、饸饹面等各种特色美食,学会了一些沧州话,还有了很多的亲朋好友。“我这些徒弟来得多了,都像家里人一样,我带着他们走亲访友,参加家庭聚会,很多中国礼仪他们都学得有模有样。”刘连俊笑着说。

  十几年来,很多“洋徒弟”都会带着家人再回青县学武。其中不少在各自国家创办了武校或武馆,每当有当地比较重要的武术赛事,就会邀请师父去给他们讲学、做评委。“沧州武术”在他们心中是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片,他们以此或命名武馆,或冠名赛事,积极主动地在各自国家传播着中国武术。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通过线上方式,与师父和师兄弟们隔空交流切磋。

  西蒙告诉记者,自2019年回到丹麦后,这是第一次“回沧州”,很开心跟着师父解锁了连环铲等新技能,拜会了很多老朋友,遗憾的是跟师弟俄罗斯的安东失之交臂。

  安德烈耶夫·安东阶段性来青县学武术也已经持续了八年之久,今年6月,他带着20名学员来到青县培训,很可惜回程时间提前,跟西蒙错过了。

  刘连俊拍了拍西蒙的肩膀,“没关系,他们是回去做一个战术训练和调整,还会来参加今年8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大赛。到时候,很多师兄弟都能会面了。”

  近年来,青县在弘扬大运河武术文化,深入挖掘和传承盘古王拳、麒麟拳等珍贵拳种上狠下功夫,依托盘古文武学校打造八极拳国际训练基地,并通过开办公益培训班、举办中外武术交流大会等方式,吸引了来自俄罗斯、荷兰、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这些“功夫高手”共同将中国武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河北日报记者 韩 莉)

沧州市西蒙武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