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河声丨坚守“节裕”之道,用“紧日子”拼出“好日子”

【地评线】河声丨坚守“节裕”之道,用“紧日子”拼出“好日子”
2024年07月19日 16:01 新浪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今年3月,财政部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节俭朴素,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优良作风。从土地革命时期“节省每一个铜板”“日穿草鞋干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再到新时代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如今,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走向富裕决不是奢侈浪费的理由。坚守节俭之道,将紧日子过成平常日子,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把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才能用“紧日子”拼出“好日子”,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厚度、幸福更有质感。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体现的是强烈的现实思考和忧患意识。今天,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各方面的物质条件也越来越好。但也需要看到,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少,要办的大事难事还有很多,绝不能大手大脚、肆意挥霍。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过紧日子”,为的是把钱花在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坚守“节裕”之道,清醒认识现实难题、发展短板,多一点自警自励、多一些未雨绸缪,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做到精打细算、锱铢必较、量入为出,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过好日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和活力。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今年以来,为将“过紧日子”落到实处,各地制定了一系列厉行节约的具体举措。安徽要求推行无纸化办公,开会不发笔、领导干部参加会议不带助手;湖南提出2024年省本级办公用房维修经费压减40%。与此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1—5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583亿元,同比增长4.5%;教育支出16359亿元,同比增长2.3%。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这样的对比,生动诠释了“紧日子”与“好日子”的内在关系:政府会过“紧日子”,老百姓的“好日子”就更有奔头。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既是应时之举又是长远之计,背后是科学理财的现代治理之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制约,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该花的花,该省的省”,以党和政府的“节”促百姓的“裕”,这样的“紧日子”才有意义,这样的“好日子”才有滋味。坚守“节裕”之道,最大程度提升宏观政策的调控效能,把更多“真金白银”用在发展的紧要处、民生的急需上,真正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让每一分钱花出最大效益,定能在“紧日子”与“好日子”的同频共振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丁恒情)

  编辑:韩淼宇审核 :王世洋

白银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