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蓝色粮仓”长岛:全国首个海洋开发区的流程再造

“蓝色粮仓”长岛:全国首个海洋开发区的流程再造
2024年07月19日 09:14 大众网-大众日报

    2023年12月,山东省政府批复设立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这是全国首个主体范围在海洋、主导产业在海洋的海上经济开发区。既然是“首个”,就意味着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意味着要为国家创造新经验、蹚出新路子、作出新示范。

    作为全国首个海上“特区”,“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积极构建融空间开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管理运营、支撑保障于一体的“五大体系”,奋力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范例。

  打破区域界限

    开发体系流程再造

    发展离不开空间要素的支撑保障。长岛全区陆域面积仅59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土地十分有限而且分布比较零散。海域面积广阔,但近海养殖已基本饱和。同时,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长岛的空间利用约束十分严格。

    为扩大腾转挪移空间,长岛区工委、管委确立“岛内转型升级、岛外造血扩能”的发展路径,广泛调动资源,打破区域界限,实行“1+N”布局,构建陆地与海洋协同联动、岛内与岛外紧密衔接的园区空间开发体系,形成“一体引领、两翼支撑、多点联动、区域协同”格局。

    “1”就是海上养殖主体区“一体引领”。规划总面积约270万亩,包含核心区、扩展区、拓展区3个综合养殖功能区。核心区规划面积25.5万亩,打造全国领先的深远海装备型智能网箱养殖渔场。拓展区规划面积45万亩,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海上牧歌田园综合体。扩展区总规划面积200万亩,近期重点推动30万亩深远海养殖与清洁能源等深度融合项目,远期170万亩为园区规模扩张和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留足战略空间。目前,正依托三文鱼规模化试验养殖和新能源应用项目,加紧争取国管海域确权。

    “N”就是在烟台市内统筹建设“多点联动”的陆基配套产业基地。沿黄渤海新区、蓬莱、莱州等沿海一线布局陆基产业链配套基地,形成陆域东西两翼展开、多个基地联动的配套空间格局。规划建设8个陆域基地——

    水产种业基地2个:黄渤海新区水产种业基地和莱州水产种业基地;水产品加工与冷链物流基地2个:蓬莱水产品加工基地和烟台西港冷链物流综合产业基地;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基地3个:黄石湾渔业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龙口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基地和蓬莱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在“1+N”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跨区域开放合作。立足供需衔接匹配,面向国内强合作、面向日韩扩市场、面向北欧学经验,紧盯挪威三文鱼养殖、康斯伯格海事、青岛蓝海等产业项目以及海南、黑龙江等水产苗种生产区,全方位开展苗种调配、接力养殖、装备研制、仓储物流、科技研发、标准制定等领域交流。推进产业链跨区域协同、供应链跨区域联通、创新链跨区域集成、资金链跨区域整合,真正变“合作加法”为“发展乘法”,释放联合开拓全国统一大市场、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整体效应。

  三产深度融合

    海洋产业发展流程再造

    手指轻按仪表盘上的按键,吸鱼泵启动作业。在强大的吸力下,一条条七八斤重的三文鱼(海水虹鳟),连同海水一起,被从深海养殖网箱“抽”进了活鱼运输船。不到1个小时,5万斤鱼完成了“搬家”。当天下午,这些三文鱼就能进入消费市场,“游”上百姓餐桌。

    7月11日,“经海002号”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最后一次出鱼。从6月15日开始,陆续出鱼120万斤。三文鱼“陆海接力”在长岛取得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产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方向。对于海上经济开发区来说,如何实现产业融合是经略海洋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长岛从“一条鱼”繁育养殖到端上餐桌全过程开展调研,梳理出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工装备制造、海洋旅游等20余个细分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建链延链补链,打造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条,致力实现从“一条鱼”到“一龙鱼”的产业链条重塑。

    在上游种苗繁育环节。加大养殖新品种研发投入力度,支持采购调配外地水产良种,全力选育改良本土品种和非本土高值品种。加快建设南隍城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砣矶岛刺参绿色繁育基地,引导骨干企业扩大工厂化水产苗种繁育规模,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生产体系,力争到 2035年水产苗种保供能力超过5亿单位。

    在中游海水养殖环节。大力推行“百箱千排万笼”计划,形成布局梯次延展、装备先进智能、设施连点成群的养殖格局。“百箱”即以扩大规模为重点,推动装备型智能网箱集聚发展,力争到2025年底前建成深远海养殖设施100个标准箱以上,目前已建成61个;“千排”即以整治规范为重点,推动传统渔排设施(重力型小网箱)提质升级,力争到2025年底前建成渔排设施1000个以上;“万笼”即以适度管控为重点,根据海域生态承载力和市场需求,科学动态调控扇贝、牡蛎等养殖网笼控规模,2025年底前保持在600万笼左右。

    在下游加工流通环节。支持企业布局精深加工项目,精准发力海产品预制菜、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医用品、海洋生物新材料等产业,长岛城投公司正在黄渤海新区建设总投资7亿元的海洋科技产业园。协同配置岛内外水产物流网络,完善冷链物流设施装备,搭建消费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探索设立水产品进出口货运冷链物流服务通道。

    在关联产业培育环节。重点发展海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海洋文旅、涉渔服务等产业。其中,在海洋文旅方面,坚持“一岛一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丰富“长岛味道”、渔旅体验、休闲康养以及海上游、跳岛游等产品供给,持续擦亮“海上仙山”旅游品牌和“百千万亿”文化品牌。

    2024年,长岛毫不动摇坚持“项目为王”,着力实施重点项目27个、总投资2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4亿元,涵盖苗种繁育、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海洋文旅、陆域保障等领域。同步谋划部分海岛整体开发、海洋牧场综合开发、海产品加工流通、“长岛海带”全产业、特色休闲度假酒店等21个项目,总投资89.9亿元,多数已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标准海”:海洋新基建园区

    体系流程再造

    陆上项目建设中,“标准地”的做法已经并不新鲜。可是,你听说过“标准海”吗,听说过“拿海即开工”吗?

    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充分借鉴陆上园区“标准地”模式,在核心区25.5万亩海域开展“标准海”建设试点,对具备条件的拟出让海域先行完成区域评价、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所必需的陆地配套设施、生产配套码头、用海手续、海域环境改造、海上安全等基本条件,明确海域出让的前置条件,变“生海”为“熟海”,让企业“拿海即开工”。

    具体实施路径为:深化本底调查,整合绘制长岛海域资源信息“一张图”,构建海域本底数据链;改善海域生态,科学投放人工鱼礁,建设天然渔场;设定控制指标,将投资强度、单位效益及开发强度、排放标准等控制性指标作为海域出让前置条件;简化出让程序,实施海域使用整体论证环评和创建项目用海审批联动等机制,严格实行“净海”出让;加强海域执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目前,相关方案已形成初稿,各项试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长岛同步布局数字基建,打造智能领先的“智慧海洋”。坚持“透明海洋”理念,将海洋立体观测与“智慧海防”工程有机结合,依托广阔海域空间和大型海洋牧场平台、海上清洁能源设施。加强数字园区建设,以5G技术为支撑、万物互联为纽带、应用场景为重点,建好用好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智慧渔业信息网、智慧监管平台等,优化升级渔业生产软硬件装备,实现养殖生产、园区运维、后勤保障等全链路数智化管理。

    发力能源基建,打造绿色低碳的“海上能源岛”。长岛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波浪能、潮流能等集成应用示范,完善海岛陆基电网和海上电力供给系统,构建空中风能、海面光伏与波浪能、水下潮汐能发电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给体系。

  “6个1”:运营机制

    流程再造

    海洋渔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发展空间的限制,挺进深远海。而作为走向深远海的重要战略支撑的大型养殖网箱,一台的建造成本就高达7000万元以上。这不是一般村集体或者养殖散户可以承担的。

    海洋产业特别是深远海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门槛、高流动性、智能化、长周期的特点。长岛海洋渔业要实现蝶变,这是面临的一个最现实问题。“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获批以后,加快搭建“6个1”基本框架,构建党委政府引导、国有资本撬动、企业社会参与的发展生态。

    编制1个高水平规划引领发展。《“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待完成规划法定程序后,将对规划内容逐一细化分解、制订具体行动方案,纳入区级挂图作战督导平台,推动规划要求落实落细。

    设立1个管委会实体运作。机构设置精干高效,完全剥离社会事务,专注产业引导、招商引资、营商服务等主责主业,并明确园区管理机构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关系、与配套基地及企业的协调关系,建立主次分明、各司其职、协调畅通的管理体制。

    组建1个平台公司实际运营。由省市区三级国有平台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蓝色粮仓(长岛)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做足市场形势研判,开展经营效益测算,强化运行成本管理,统筹做好园区运营和投融资工作。

    成立1个产业基金投资引导。由省市区国资和基金共同认缴出资20亿元、其中首期10亿元,成立蓝色粮仓(长岛)海洋发展基金,开展重点产业招引、本地产业培育和股权投资。搭建“项目一园区-基金”供需联动的投资机制,建立基金重点投资准备项目清单和投资项目储备库,已储备19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7亿元。

    培育1个上市公司作为链主企业。推广现有龙头企业成熟经营模式,支持企业推进并购重组、资产整合,协调降低重资产比例、提高轻资产效益,帮助稳定经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加快培育全国首家深远海养殖上市公司,打造产业链头部企业。

    建立1套服务机制推动发展。围绕海洋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建立完善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搭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审批监管、生产运营等全流程服务机制。其中,事前建立接洽初选、调查洽谈、决策签约标准化操作规范,事中提供从注册开户、立项审批直至开工建设的全程简易高效服务,事后跟踪加强经营、政策、市场等支持扶持,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制定实施项目建设用海申报指引、保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以及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奖补、海域使用金优惠等一揽子“真金白银”政策,以最大诚意助企惠企。将位于中心城区的长岛飞地产业园纳入“蓝色粮仓”海经区范畴,重点招引央企国企和行业头部企业进驻,实行“岛内注册、岛外办公”,提高资源集聚力和人才吸引力。

  多元化多层次

    支撑保障体系流程再造

    4月29日,《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在烟台召开,《规划》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编制。评审组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研究员等7位专家组成。

    与会专家质询讨论后认为,《规划》立足长岛的资源禀赋,内容系统详实,目标明确,符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的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建设与发展要求;《规划》提出的“一体引领、两翼支撑、多点联动、区域协同”的空间格局和“1+3+5”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充分体现了海上养殖主体区与岛内岛外多个配套产业基地陆海统筹、多点联动、区域协同的战略,突出了以发展深远海设施养殖和海珍品增养殖为重点的发展模式。经过讨论,专家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

    这是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借助“外脑”赋能发展的一个注脚。鉴于“蓝色粮仓”产业培育多处于起步阶段,既面临较高的技术风险、运维风险、安全风险,又面向复杂的自然环境、经营环境、市场环境,长岛有针对性地设计引领有力、兜底可靠的支撑保障机制,护航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深化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合作,搭建技术创新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联合实施水产育种、养殖生产、精深加工、装备技术等创新工程,率先培育蓝色新质生产力。

    强化开放平台支撑。把“蓝色粮仓”海经区作为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的主阵地,争取发起设立国际零碳岛屿联盟,举办烟台——太平洋岛国绿碳发展大会,搭建相关国际政策对话和沟通平台,助力提升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强化生态环境支撑。加强生态修复和养护,用好“和美海岛”建设成果,争取尽早启动生态修复项目二期,狠抓陆海污染防治,加快全域清洁能源替代。推广渔业碳汇扩增新模式,积极参与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开展全域海洋资源和生态产品确权登记,稳步实施碳汇交易、抵押和贷款试点。

    强化看海护海支撑。加强海上110系统建设,提升公安海警巡逻舰艇、无人机、无人船等装备水平,紧盯船、港、岸线3类要素管控,通过高空AR全景、流动瞭望哨、海上电子眼等“智慧海防”手段,扩大海域执法检查率和覆盖面。

    强化安全发展支撑。设立海上应急指挥中心,健全海上养殖安全、海洋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机制,推进数字应急管理体系、海上养殖安全预警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建立渔业安全生产通信指挥系统和渔业船舶安全监管平台,不断提升海上本质安全水平。

    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创新驱动,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作用,聚力推动各类改革试点试验高效落地、率先突破、系统集成,保持旺盛发展活力,打造全国海洋综合开发先行试验区、深远海规模养殖示范区、海上牧场装备创新引领区、海洋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海洋产业园区建设样板区。

    在目标定位上,到2025年夯实基础,体制机制运行顺畅,基础设施和配套基地建设拉开框架,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科技创新初见成效,建成和在建深远海养殖设施100个标准箱以上、基本完成长岛海水养殖“百箱千排万笼”计划,全年养殖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园区渔业总产值40亿元。到2030年全面突破,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基地基本建成,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养殖产量达到30万吨,实现园区渔业总产值80亿元,基本塑成一流开发区的功能和形态。到2035年建成样板,体制机制成熟高效,配套产业体系全面完善,海洋产业深度融合,科技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园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全年养殖产量达到55万吨,园区渔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成为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海洋经济开发区和“蓝色粮仓”建设典范。(从春龙)(完)

海洋经济开发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