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的家在龙江|“金豆娘娘”的大豆繁育记

我的家在龙江|“金豆娘娘”的大豆繁育记
2024年07月21日 06:14 央广网

  编者按:在振兴东北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奔赴东北、留在东北、回到东北的开拓者、革新者、建设者。央广网黑龙江频道推出《我的家在龙江》系列报道,关注黑龙江振兴产业升级发展、带头引导行业领域取得突破的各种人才,挖掘他们身上富有情怀充满生命力的闪光点,讲述他们扎根龙江、建设龙江的故事。

  央广网哈尔滨7月21日消息(记者马俊玮 见习记者陈显春)李艳华,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寒区大豆育种学科组组长,她繁育的大豆品种“东生”系列,在东北地区广泛种植,在业界,她有着“金豆娘娘”的美誉。

李艳华工作的地方(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李艳华工作的地方(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

  “我觉得‘金豆娘娘’不是给我个人的称号,是给所有大豆育种人的,凡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可以有这个美称。”李艳华说,“东生”大豆因其外观好、商品属性和食用价值高,深受贸易商和种植户喜欢,把我们称为“金豆娘娘”,是表达他们对“东生”大豆育种人的喜爱。

李艳华在野外实验田做大豆杂交实验(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李艳华在野外实验田做大豆杂交实验(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

  7月14日,天一放亮,李艳华就起来了,趁着清晨的凉爽,她来到野外实验田做大豆杂交实验。“我一般早上三点多起来,做准备工作,从早上四点钟做到大约十点半左右。”

杂交授粉(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杂交授粉(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

  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的实验田里,李艳华坐在自制的泡沫垫上,小心翼翼地将大豆花朵打开,与事先准备好的其他品种的大豆花朵结合。她边操作边向记者介绍,并不是每一朵花都能授粉,要找出大豆单株长势好、且花的质量也好的才可以。花期不等人,一个组合授粉最好在一周左右内完成,每年做400个杂交组合,每个组合做近100个小花,这项工作的繁重可想而知。

李艳华每天骑车往返办公室与实验田之间(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李艳华每天骑车往返办公室与实验田之间(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包括长春所区和哈尔滨所区,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是野外最基层的单位。李艳华从事大豆育种工作30多年,一直扎根基层,除了重要的会议,她很少回东北地理所两个所区。

  “就是喜欢豆子,尤其是当粮商说我们的‘东生’豆子给他们带来效益了、走进高端市场了、赚到钱了,我觉得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李艳华说。

大豆种质资源是无价之宝 (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大豆种质资源是无价之宝 (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

   长久以来,我国大豆依赖进口,平均亩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繁育稳产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尤为重要。李艳华深知这一点,她是大豆育种家,这是她的使命。

  可是,一个大豆品种从开始培育到最终通过审定,要用10多年的时间。

  由于黑龙江的冬天寒冷又漫长,每年有一半时间是封冻期,作物一年一熟,培育一季大豆需要一年的时间,这给李艳华的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制约。

带着豆荚的大豆种子(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带着豆荚的大豆种子(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

  为了缩短育种时间,尽可能早地培育出优质大豆,李艳华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北种南繁”。她要把东北的大豆种子带到海南去繁殖,这个想法得到了海伦实验站领导们的一致认同。于是,自2002年以后,每年10月中旬,南下的火车上总能看见李艳华的身影。 “北育南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南繁加代”后,育种进程缩短了3至4年。

“东生”系列大豆丰收了(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东生”系列大豆丰收了(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李艳华在海南三亚繁种两季大豆种,也就是增加了两代,为育种缩短2年时间。东北的普通农户一年种植一季大豆,李艳华一年种三季,可以想象,劳动付出至少是以往的三倍。

李艳华办公室里的大豆种质资源(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李艳华办公室里的大豆种质资源(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

  近几年,李艳华研究团队提高了审定效率,每年至少审定2个品种。2020年审定的“东生22”、2021年审定的“东生17”是黑龙江省第三、第四积温带主推品种,“东生”系列品种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2023年有3个“东生”大豆品种推广面积进入黑龙江省年度前十名。

  依据种子销售数量推算,李艳华繁育的大豆品种“东生”系列今年在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东生”系列大豆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强、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并且其大豆外型圆黄、加工品质好,得到农民、粮商和加工企业的普遍认可,“东生”系列大豆商品粮收购价格普遍高于市场0.10元~0.50元/公斤。

实验田里的野生大豆已经结荚(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实验田里的野生大豆已经结荚(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

  记者采访时获悉,李艳华目前正在繁育的大豆品种“北生”系列已经进入推广阶段。“东生”“北生”,均为东北而生,为国家大豆产业振兴而生。

  目前,国产大豆主要用作食品、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满足国内植物油和豆粕需求。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大豆振兴,良种先行。“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共审定大豆新品种180多个,其中,“东生”大豆品种已成为主导品种进行推广种植,2023年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了基础。

  自2003年至今,东北大豆产量及种植面积占全国比例均高于50%。“东生”“北生”系列大豆品种,解决了东北地区大豆主产区大豆生产品种单一的问题。李艳华和她的团队培育出适应东北地区生产栽培和企业精深加工的高产、高蛋白、高油、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种,同时,建立了寒区大豆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和大豆新品种生态栽培技术。

黑龙江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