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传统转场牧歌悠扬 现代理念百花竞放

传统转场牧歌悠扬 现代理念百花竞放
2024年07月22日 10:59 农民日报

  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收割机在开展机收作业。 资料图  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收割机在开展机收作业。 资料图

  近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草原游牧系统核心区的牧民们迎来了“转场”的盛大节日。他们赶着12.8万头(只)牲畜从冬营地出发,向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开外的夏营地进发,安营扎寨,开启为期4个月的“夏季度假”模式。

  每年随着夏季牧场的开放,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草原上的牧户就会赶着自家的牛羊从冬营地定居点出发,分期分批向夏营地迁徙。

  对于草原民族来说,游牧是再寻常不过的景象,然而,草原上的新变化却悄然孕育其中。作为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试点旗县之一,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不仅保留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还通过抓紧“草”“畜”“人”三者的关系,思“转型破题”之策,寻“转型解题”之法,行“转型答题”之道。

  培育饲草,替牛羊储备“口粮”

  站在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观景台上,游客们正在从高处俯瞰这片土地,自动灌溉机像圆规似地浇灌着一片片绿油油的苜蓿。远处,收割机、自动打包机把苜蓿送往货车,一捆捆的苜蓿从内蒙古的土地上发车,送往全国各地家畜的“餐桌”。

  这片一望无际的绿色,对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来说,只是亲近草原的“打卡”圣地,但对于牲畜来说,却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香饽饽”。

  21世纪初,同我国绝大多数牧区一样,阿鲁科尔沁旗面临着牧区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的矛盾。牧民们逐水草而居,牲畜们啃植物谋生,这本是和谐的一幕,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草原上的牲畜越来越多,眼看成群结队的牛羊所经之处,草根也被“吃干抹净”,草原风沙越来越肆虐,牧民们也为牲畜们的下一顿“口粮”犯了难。

  后来,阿鲁科尔沁旗开始种植优质牧草,并于全旗推广。经过多年发展,当地找到了一条“生态生计兼顾、生产生活并重、治沙致富共赢”的现代草业发展之路。

  目前,园区规划面积已达110万亩,其中种植面积56万亩,是全国集中连片种植优质牧草面积最大的县域地区,年产商品草65万吨,约占全国商品草的1/6,被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命名为“中国草都”称号。目前,草业基地植被覆盖度已从之前的不足10%,增长到如今的90%以上。

  2008年以前,当地退化草原平均亩产草约35公斤,通过治理平均亩产达800公斤以上,有效解决了130万头(只)牲畜的牧草缺口问题,使全旗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真正实现了“小面积建设、大面积保护”目标。

  此外,依托这片草原当地经济效益发挥显著,农牧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

  草产业发展前,沙化草原载畜能力几乎丧失,草牧场流转费每亩仅15元,现在草牧场流转费每亩达到100~200元。已有300多户农牧民将草场承包给企业和合作社,年人均增收4600元。600多名农牧民在各企业和合作社务工,年均收入达4万元以上。在脱贫攻坚期内,草产业带动200多户、700多人实现脱贫摘帽。苜蓿产业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

  改良方法,给肉牛繁育“支招”

  粮草的问题解决了,可本地的牛受品种限制,又瘦又弱,卖不出好价钱,这可怎么办?阿鲁科尔沁旗再次给出了答案——改进繁育方法,肉牛冷配改良。

  双金龙是阿鲁科尔沁旗的一名畜牧改良员,近几年来,他采用西门塔尔牛五代以上优良品种冻精,每头牛系谱清晰可追溯,并建立冷配档案。他采取分群管理、分阶段营养需求等方式,对牛群进行饲喂,把养殖牛群分不同种类,根据成长、发情等情况,提供所需营养饲料。对新生牛犊、产后母牛及时采取调理保护措施,有效提高了牛犊存活率,缓解了母牛产后体质虚弱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养殖,基础母牛繁育率保证在100%。

  双金龙说:“以前,咱们牧民都太依赖肉牛自然繁育的养殖方式,牛的繁育率很低。尤其到了冬天,全旗几乎都没有产下新生小牛犊。”20年前,阿鲁科尔沁旗开始实行无公牛冷配政策。如今,全旗肉牛冷配率达到了85%以上。冷配改良在每年年初完成,到了当年10月末,母牛基本产犊结束。养殖户的牛群在次年6月中旬放牧前,牛犊已经达到6月龄,这个年龄段的牛犊可以高价出栏上市销售,还减少了天然草原上放牧的牛数量,大大缓解了天然草场压力。

  双金龙通过冷配改良提质增效的同时,积极转变思路,变以往无计划、粗放式的养殖方式为以草定畜、为养而种。他家每年种植优质牧草240亩、青贮玉米35亩、饲用玉米40亩,依据现有饲草产量,特别是青贮产量,将基础母牛数量严格保持在50头左右,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减少饲草购入量,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了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后来,双金龙的做法引得当地牧民纷纷效仿。当地牧民巴雅尔说:“多亏了冷配改良的方法,我家牛不光产崽率高了,现在每头还能增收差不多3000块钱嘞。”

  目前,全旗已经建成625名改良技术员队伍,布设冷配站点520余个。嘎查村级改良技术人员实现全覆盖,部分种养殖大户自己亲自改良配种,便捷的改良技术服务,推动了冷配改良技术普及,全旗年完成肉牛冷配20万头以上。

  如今,经过40年冷配改良,全旗培育出了大量西门塔尔良种肉牛,均按照育种标准组织繁育和管理,2022年成功获批自治区级肉牛核心育种场。阿鲁科尔沁旗作为赤峰市昭乌达肉牛育种工程重点旗,建成核心育种场4个,培育育种大户60户,昭乌达肉牛核心群总量达到5000头以上。

  集中舍饲,为散养牲畜“安家”

  有了好牛这一“软件”,自然离不开配套设施的“硬件”扶持。

  走进位于绍根镇新力嘎查的斯其格家庭牧场,记者看到牧场主人席长命正在专心致志地护理着一头刚出生的小牛犊,这头小牛犊呱呱坠地不久,就在牛圈里四肢有力地踱着步子。席长命说:“这是我们购买的法系西门塔尔品种——蒙比利亚牛。这种牛刚出生就重达近百斤,比普通的牛要健壮不少。”

  为保护草原生态,落实草畜平衡政策,2022年,席长命把牧场里的200头肉用型西门塔尔牛全部出售,购进63头蒙比利亚牛,该品系乳用性能表现突出,体型较大,毛色为紫红花。今年首批产犊20多头母牛采取同期发情技术,5天时间生了26头犊牛,犊牛同期生产,便于饲喂和管理。母牛营养健康状态非常好,产后不足2个月已经正常发情,犊牛生产周期在12个月以内。

  席长命带记者参观了他的家庭牧场,只见整整齐齐的圈棚、奶舍应有尽有。牧场占地5亩,中部为牛运动区和挤奶厅,北侧为奶制品加工和生活区;能繁母牛饲养区位于西侧,配备了饲喂通道,适于机械化填加;东侧为犊牛饲养区,犊牛实行单栏饲养,配备犊牛活动场。几个牧场员工在不同的功能分区劳作,她们有的在饲喂小牛,有的在制作奶酪。

  目前,斯其格家庭牧场建有标准化棚圈900平方米、牧草储备及加工棚500平方米,配套建设了挤奶厅,民族奶食品加工车间。饲料由内蒙古民族大学营养学专家团队设计并供给,确保了牛健康和牛奶高质量。斯其格家庭牧场已经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证,在赤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内蒙古沁梦乳业有限公司,注册了“沁梦”商标。

  该牧场存栏基础母牛稳定在65头左右,本着少养精养,高标准舍饲圈养的理念,牧场在繁育高品质犊牛的同时,生产纯天然、无添加的奶制品。席长命说:“明年预计出栏肉牛50头,预期平均销售价格接近3万元,母牛可以提供给挤奶养殖户,公犊可凭借品种优势销售到外地做本交种牛。”

  在管理上,该牧场使用“草原云牧”牛场管理系统,牛羊三代谱系档案清晰,繁育记录、生产性能和疫病防控等信息清楚。在阿鲁科尔沁旗,牛羊变以往的散养为舍饲圈养逐渐成为潮流,随着农户的思想观念由“靠天养畜”向“少养精养”过渡,这样的家庭牧场开始“遍地开花”,成为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苜蓿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