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江奔涌·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 安徽池州: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大江奔涌·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 安徽池州: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2024年07月22日 08:57 中安在线

  大江浪潮起,中华气象新。7月9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湖北、安徽、江苏、重庆等11省市参与的“大江奔涌·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作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长江流域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安徽池州在长江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

  八百里皖江五分之二流经池州,守护长江母亲河,池州责无旁贷。近年来,全市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有序推动自然保护地修复优化,全力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池州)经济带建设,奋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

  智慧监管护碧水 鱼翔浅底入画来

  “尾水的水质排放标准是一级A的标准,虽然说这已经是我们国家的最高标准,对于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应该说还是要有所提升的 ,所以说我们建设了这个尾水湿地。”在池州市尾水湿地公园,池州排水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伟如介绍,公园占地27公顷,投入近一亿元的人工湿地能够让城市“尾水”彻底“脱胎换骨”,每天8万吨的城市尾水在这里被高标准净化。

  建成至今减少尾水直排长江约750万吨。尾水湿地的净化是一张小图,而长江保护则是一张大图。在城市的智慧大脑生态环境专题场景中,包括尾水湿地在内,池州境内全流域5632个入河排污口都进行着24小时严格监管。

  “我们通过一张图加一张网的智慧监管体系,能够更实时地去溯源、识别、预防和整治消化问题,整体提升了我们管控的信息化水平。”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办公室负责人姚锦介绍。

  据介绍,查、测、溯、治通过大数据系统形成一个闭环,有效地提升了长江排污口整治的效率。作为全省首个全流域入河口排污数字平台,为长江排污口常态化监管提供了坚实支撑。经过多年的创新加实干,目前长江池州段水质全线达到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11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江豚在长江东至段畅游。通讯员 韦海涛江豚在长江东至段畅游。通讯员 韦海涛

  江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但实际数量仅相当于大熊猫的一半,2021年被正式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进入十年禁渔期。而池州早在2019年年底就提前开始禁捕退捕工作,实现了758艘建档立卡退捕渔船全部回收,2575名渔民“洗脚”上岸开启了新生活。同时该市开展制度化、常态化水域监测和巡查,积极落实渔业增殖放流等措施,全面开启长江“休养生息”模式。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入实施,如今长江池州段水质显著改善,“消失”已久的江豚又回来了。

  “现在的长江更美了,我们经常看到黑压压的鱼群在江边翻滚,小时候见过的江豚今年都出现好几次了。”贵池区乌沙镇灯塔村村民陈文学亲眼见证了这些年长江上发生的变化,“长江大保护硕果累累,我们生活在江畔的人更要带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追“新”逐“绿”探新路 让颜值和产值互利共生

  一边是保护、一边是发展。鱼与熊掌如何兼得?池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根竹串起一条产业链,一根竹撑起一方大产业。

  7月7日,2024首届“以竹代塑”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安徽池州开幕。

  “竹产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产业。”国际竹藤中心党委书记尹刚强在大会上介绍,“以竹代塑”作为竹产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为全球治理塑料污染提供了新思路、新智慧。

  池州现有竹林面积近60万亩,连片竹资源培育基地11个,全市毛竹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街道)达24个,竹资源十分丰富。

  “公司现有150台竹吸管生产设备,年生产20亿支竹吸管,可替代20亿支塑料吸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万多吨。预计到2030年,竹吸管产量可达300亿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德震介绍,公司历时4年,成功研制出竹吸管自动化生产设备,批量生产的竹吸管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年底,鸿叶集团还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向世界分享“以竹代塑”中国经验。

  目前,安徽鸿叶集团年加工竹材达10万吨,已建成中国最大的竹签、竹筷、竹吸管三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南美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投资15亿元筹建240亩以竹吸管为主的竹制循环产业园,汇集以研发和生产各类“以竹代塑”新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40亿元。

  作为新兴产业,“以竹代塑”进入了更多人视野,也为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新途径。据介绍,池州市将立足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面推广“以竹代塑”产品,传递低碳环保生活方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池州”力量。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9%,增速连续9个季度居全省前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2%、19.9%、5.8%、18.1%,均居全省第1位………

  这是2024年一季度池州交出的“成绩单”。

  近年来,池州工业经济强势崛起,形成以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健康医疗养老、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创意等新兴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大工业体系。

  宝镁轻合金项目是池州市产业发展“一号工程”。同时,它也是池州深度嵌入安徽“首位产业”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标志项目。

  “今年的产能预计在5万吨,生产的大型一体化压铸件在45万片,相当于45万平方米。力争到2026年,能够实现满负荷生产,也就是达到30万吨的目标。项目达产后年营业收入将超200亿元,年利税超30亿元,成为中国宝武集团旗下最大的非钢新材料项目、全球最大的镁合金生产基地。”在池州市青阳县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压铸车间内,宝钢金属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晓峰指着正在作业的机械臂介绍说。

  近年来,池州市紧紧依托“链主”宝镁,坚持“龙头+集群”“科创+产业”,推动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步推进镁合金生产供应基地、精深加工应用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加快打造世界级镁基新材料及深加工应用基地。

  “到2025年,池州将实现配套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能力全面提升,功率器件、轻合金新材料和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领域优势进一步巩固;到2027年,池州将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培育1至2家头部企业,打造3至5家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平台,并建成省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生产基地和动力电池梯次规模化循环利用产业园。”池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作为长江中下游南岸一座正在加速崛起的池州,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市战略,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齐头并进;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奋力擘画美丽池州新蓝图,大步奔向绿色发展新时代。(王兆 袁江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