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重庆专访|影视导演李少红:我的创作生涯始终伴随着技术革命

重庆专访|影视导演李少红:我的创作生涯始终伴随着技术革命
2024年07月22日 16:32 新浪新闻

  

  第1眼-重庆广电

  提到李少红,你会浮现哪些关键词?

  是栩栩如生的人物,还是发人深省的对白?

  40年创作生涯,拥抱变化,心随境转。

  熟悉又陌生,《重庆专访》对话著名影视导演李少红。

  上一次来重庆还是2006年,和陈坤一起拍摄电影《门》,那是李少红最后一次用胶片拍摄电影。技术迭代对影视创作的冲击,是敏锐的李少红很早就意识到的。这次来渝参加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其中一个重头戏就是揭晓首届中国电影金数字荣誉奖项,电影《长空之王》、《封神第一部》、《流浪地球2》等分获表彰。

  影视导演 李少红:我还是挺期待《流浪地球3》的,因为是郭帆的原因吧,还有王红卫老师的监制,他们一直在创作。用他们这个科幻题材,作为一个实例在研发,一边研发一边创作,就让我觉得《流浪地球3》是一个非常有期待感的大片。

  重庆电视台 田园:对于像这样的科技手段对电影的加持,您是什么态度呢,会在拍摄当中去考虑这些因素吗?

  李少红:我觉得,大家其实都已经在应用了。在我们这几年的拍摄过程中间,早就开始应用了。包括像这次中国重庆科幻电影周得奖的一些数字公司,也是我们正在合作的数字公司。除了电影之外,其实在电视剧方面,现在也在广泛地应用数字技术。比如,我们这次在刑侦剧《围猎》里面用的虚拟拍摄,它已经能够360度地跟踪了,就是你的背景,你的移动镜头怎么走,它的背景的维度是可以跟着一块变的,跟着你的机器一起变的。我觉得,这个技术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已经是非常强了。

  田园:现在市场上这样刑侦题材是比较受欢迎比较多,您觉得您来拍和别人来拍,希望能够呈现出什么不一样的特点?

  李少红 :我觉得还是注重在人物塑造,还有一些故事叙事的模式上的不同。因为我觉得,这类影片很容易把关注重点放在一些大场面上,然后故事的类型化方面的东西比较多。但是我觉得,这种题材更多还是在于故事,还有人物塑造上。这上面成功的话,这种故事才会好看,吸引人。

  田园: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如果要回溯这40年的一个创作生涯,您觉得您的创作风格发生过哪些显著的变化?

  李少红:很明显就是题材的变化非常大,不仅仅限于艺术片,也还有一些市场的类型片。其实,这些上面对我们锻炼挺大的。就像我第一部电影《银蛇谋杀案》,其实就是一个类型片。包括从1996年拍完《红粉》,还有《红西服》之后,我又转向了电视,去拍了电视剧。那时候,在拍电视剧之前,我也是完全没有想过我自己还会去拍电视。因为整个时代的变迁,市场的变化,其实对我们这些创作者还是有要求的,所以最后,我还是放下了执念,也去投身到电视的创作中间去,去了解市场、了解一种新技术。当时因为电视给我们电影最大的冲击,给电影带来的变化就是从胶片时代要变成了一个数字时代。我去拍电视剧的时候,很早地就开始接触到了数字。那时候就预感到,它对电影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所以,那时候我还跟周新霞,跟我们北影厂的那些剪辑师讲,我说你们赶快学电脑,要迎接新的时代。所以我觉得,我的人生的创作过程中,就伴随着技术的革命,还有市场的建立这样走过来的。

  也许经历过大时代,李少红更能拥抱技术,接受变化。1998年,她执导的第一部古装电视剧《大明宫词》一经播出,广受好评,李少红把这次成功的尝试部分归功于技术的率先应用。

  李少红:《大明宫词》实际上是属于电视剧里面的第一部调了光的电视剧。所以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画面为什么那么好看,从美学上面好像提高了一大块。那是跟我们这个技术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那是当时第一部有调光的电视剧,所以你看到的画面是完全不太一样的,就等于是“升级”了。从那之后,我觉得电影和电视两方面与数码的结合度会越来越密切。

  田园:就我在想,《大明宫词》放到现在看大家都觉得很“当代”,那个时候,1998年,我觉得您有担心那种莎士比亚式的对白,那种的意象,有没有担心观众的接受?

  李少红:其实我觉得表现手段多了,对内容呈现和表现的方式、手段也会增加,所以如果要再重新拍《大明宫词》,或者是再重新拍我原来的题材的话,我觉得可能反而是一些更好的方法。

  除了唯美的视觉效果,李少红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经典女性形象。1995年电影《红粉》为她赢得了世界性声誉,在李少红看来,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对于自己是一个偶然,但或许也是必然。

  李少红:当时我自己都没意识到它是一个女性视角,我只是觉得它很新鲜,这个角度,完全是个人化的一个角度。我就觉得。这是我当时特别想拍这部戏的动机,而这个动机当时可能很朦胧地已经触及到了一些女性化视角的这个原点,但我自己并不自觉地意识到。那么创作完了之后,其实这个影片后来得到的,就是社会的反响和它的逐渐被大家认识到,其实我是在用一个性别视角,来讲故事的这样的一个影片的特点,我自己才意识到这个过程。

  田园: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一个自觉的意识?

  李少红:从《红粉》之后,就是被大家认知之后,我才自己觉得,其实这是我们一个女性导演,可能你拍戏会与生俱来的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所以,我才自觉的去想象它,后来到了《大明宫词》,还有《橘子红了》的时候,我就比较自觉地运用,其实它变成了一种像女性的凝视,就是变成了一个女性视角去看待当时社会和时代,和她自己的地位,以及她怎么用她自己的能力去驾驭这个时代的能力。那么从这种角度出发,就慢慢变成了一种自觉的叙事角度了。

  田园:现在新的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是贾樟柯,有人评价说您的卸任和贾樟柯的上任,是第五代电影导演向第六代导演的一种历史性的交接。

  李少红:其实,我觉得它就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因为这一次我们换届了之后,协会的执委会年龄一下子降到了平均年龄45岁,我觉得这一点也挺欣慰的。因为最大的现在也就是50岁出头,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导演群体的年轻化,就是它象征着未来,也是一个迭代的完成。 

  田园:而且您在任期间,在培养青年导演的加入方面,我们能提供给他们什么样的资源,能够吸引那么多年轻导演超乎您想象地加入到协会来?

  李少红:我觉得政府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因为我们“青葱计划”主要是当时跟电影局一起来做的一个人才平台,主要帮助青年导演能够完成他的第一部处女作的时候,完成他们的院线长篇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很大的资助,这个资助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除了政府的扶持金之外,我们协会的导演还要出任他们的这一新片子的监制,能够从经验和制作上面真正帮助到他们。我们就做了一个统计,近4年来,我们发展了150多个青年导演进入协会,这个数字对于我们整个团体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了。所以我希望,电影导演协会虽然换届了,还能继续做下去,扶持年轻导演,能够让大家能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张嘉 田园 曾石 张帆)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