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职教与非遗,如何双向奔赴?

职教与非遗,如何双向奔赴?
2024年07月24日 10:07 东南网

18日,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学生学习非遗技艺漳绣。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摄18日,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学生学习非遗技艺漳绣。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摄

  东南网7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黄小英 实习生 吴煜暄)

  要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活力,不仅需要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更需要年轻人参与。作为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职业教育如何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非遗创新又如何打造职业教育的新赛道?

  在日前举行的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上,职业院校负责人和专家围绕“职业教育如何促进非遗活态传承”进行了对话和研讨。

  传承需要青春力量

  一些非遗传统技艺因技艺要求高、出师难、经济见效慢,产品随着市场变化需求减少,一度面临无人可传、无人问津的传承困境。

  如何鼓励更多年轻人来接班非遗传统技艺?与会专家表示,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场所,具有专业性和技能型的特点,在非遗专业开设、校企合作以及非遗人才供给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们把非遗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开设了全校性选修课,个别非遗技艺课程还被列入专业基础课。”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校长吴滨如介绍说,作为全国非遗教育特色院校,该校引进非遗传承人设立金苍绣、剪纸、陶艺、花灯等非遗大师工作室,开设了提线木偶表演、泉州珠绣、泉州刻纸、南音艺术文化表演、闽南红砖雕刻、彩扎花灯等非遗技艺课程,受到学生欢迎。

  比如,该校将陶艺手拉坯非遗技艺纳入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蓝染制作技艺纳入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还设立十大非遗技艺工坊,为非遗教学提供了专门场所。

  “我们希望学生把非遗技艺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提升动手能力、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吴滨如告诉记者。

  非遗茶艺、漳浦剪纸、木偶头雕刻……在我省各地职校,越来越多非遗技艺走进了课堂。当年轻一代接过非遗传承的接力棒,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你们瞧,我这朵缠花胸针就是学生参与设计的,还获得国家级奖项。”集美工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赵丽萍指着自己西装上一朵时尚精致的缠花,自豪地向论坛来宾介绍。

  缠花是一项古老的非遗技艺,自从引进职校课堂后,学生不断创新,结合不同的服装风格设计新颖的缠花图案,让它更有时尚感。在第七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上,该校学生设计的“花里拾‘遗’·情系海丝”非遗缠花脱颖而出,获得非遗类项目的全国第一名。

  赵丽萍说,为扩大非遗传承覆盖人群,集美工业学校设立了“职工学堂”,开设剪纸、陶艺、缠花、珠绣、香道等非遗课程。近年来,该校累计组织232场928课时的培训。2017年起,学校还面向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招生,开办“海丝班”,开设多门非遗课程,让中华非遗文化传播得更远。

  唯有热爱与坚持

  如何让非遗技艺真正深入融进职教体系?产教融合是关键。

  与会专家建议,职校应加强与非遗行业企业产教融合,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可以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做起,加大对非遗职教实训基地试点的支持力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创业能力。

  在吴滨如看来,传统非遗在职业院校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因为传统手工艺的练就,需要“三年打杂,十年入行”,有些非遗技艺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这些非遗技艺适合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就进行启蒙,若等到职业教育阶段才接触便晚了。为此,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将在与晋江市教育局联手推动的“职业启蒙教育”改革中,把非遗传承活动也送到幼儿园及中小学。

  此外,非遗项目在职业院校的创新性转化成果还不多,难以走向市场。“非遗市场化道阻且长。”赵丽萍坦言。

  据她介绍,集美工业学校的学生设计创作了很多既有中式审美又满足现代人穿戴需求的缠花胸针、缠花发夹、缠花发簪等,其中有两个作品获得了外形专利,本想成立一家公司对接市场,但因为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未满18岁,不符合法人条件,只能暂时搁浅。

  “可以借助AI技术,让非遗有更多新‘玩法’。”台湾敏实科技大学校长曾信超建议,除了非遗内容的创新,新技术赋予的传播形式创新也很有启发性,“应借助科技力量,让非遗迸发出新的创意”。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周明聪则建议,非遗文化不仅可以用来讲中国故事,也可以讲外国故事。“以剪纸为例,可以融入外国的自然景观、建筑等元素,让外国人看得懂,更感兴趣,也更有利于这项非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总的来看,沉下心学艺的年轻人还是太少。新生代传承者一定要摒弃浮躁与急功近利。”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工艺美术大师廖文彬眼中,将青春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是一种信仰,也是一场修行。身处职教赛道,要想抵达有所成就的彼岸,最根本的动力也唯有热爱与坚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