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的家在龙江|“种米姑娘”逐梦稻田 领跑乡村振兴致富路

我的家在龙江|“种米姑娘”逐梦稻田 领跑乡村振兴致富路
2024年07月25日 05:49 央广网

  (视频:刘夏)

  编者按:在振兴东北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奔赴东北、留在东北、回到东北的开拓者、革新者、建设者。央广网黑龙江频道推出《我的家在龙江》系列报道,关注黑龙江振兴产业升级发展、带头引导行业领域取得突破的各种人才,挖掘他们身上富有情怀充满生命力的闪光点,讲述他们扎根龙江、建设龙江的故事。

  央广网牡丹江7月25日消息(记者马俊玮)盛夏七月,走进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青色的稻田如诗如画,微风轻拂,泛起层层稻浪,正午的阳光洒在玄武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你看,咱们稻田小火车跑了起来,稻田景观也越建越好看。”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陈雨佳指着不远处的水稻田笑着向记者介绍,现在来村子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民宿、小菜园、农家乐也越来越火,村里人越过越富裕。

美丽的上官地村(央广网发 刘夏 摄)美丽的上官地村(央广网发 刘夏 摄)

  今年35岁的陈雨佳是上官地村近几年的“红人”,2016年,她辞去了宁安市高中体育教师的工作,回到村子里,成为了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上官地村位于“石板大米”的核心产区,这里的“石板大米”生长在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熔岩台地上,火山灰、腐殖土带来丰富的营养元素,石板田由镜泊湖水自然流淌灌溉,清澈无污染。好山好水好田,独特的生长环境成就了“石板大米”细腻的口感。

  “村里的‘石板大米’质量非常好,但就是愁卖,所以我希望能够回到村子里,跟村民一起把我们大米的市场打开,让好米走向好市场,卖上好价格。”谈起返乡创业的初衷,陈雨佳如是说。

陈雨佳在稻田中查看水稻长势(央广网发 刘夏 摄)陈雨佳在稻田中查看水稻长势(央广网发 刘夏 摄)

  如何提高大米品质?如何打开市场销路?如何吸引更多人了解“石板大米”?无数个问号在陈雨佳的脑海中徘徊。

  “我刚回来的时候就是个农业小白,不仅不太会种地,销售更是全然不知。”陈雨佳从最基础的农业知识学起,一边参加各大城市的农产品展销会,一边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宣传“石板大米”,渐渐地有了起色。

茁壮生长的“石板大米”(央广网记者马俊玮 摄)茁壮生长的“石板大米”(央广网记者马俊玮 摄)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陈雨佳创新性提出“庄主认种”“粮票定制”等“订单农业”新模式,并组织村民举办插秧节、丰收节、亲子研学等活动,让城里人来到乡村体验“慢生活”,不仅拓宽了“石板大米”的销售渠道,还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

  “我们搞的丰收节特别热闹,除了东北特色扭秧歌之外,游客还可以现场体验东北特色文化。”陈雨佳说,我们在线上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来向大家分享“新农村”的生活,吸引更多人走进村子,再通过线下活动让大家亲身感受“石板大米”的品质。

直播中的陈雨佳(央广网发 刘夏 摄)直播中的陈雨佳(央广网发 刘夏 摄)

  给陈雨佳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客户,从春天插秧到秋天收获,他都亲自来到田间地头。他告诉陈雨佳,“我从春天到秋天亲眼见证了稻苗的生长,我很期待能够亲手收割水稻,并磨成大米带给家人分享。”短短一句话,让陈雨佳更坚定走农文旅融合这条路。

  如今,陈雨佳又有了新想法,她希望开发更多的乡村体验项目,把游客留下来。“现在我们有稻田米咖,还有米糕,未来我想延伸产业链,在村子里做一些匠人工坊,依托村子现有的豆腐坊、酒坊、馒头坊、米糕坊等形成特色餐饮一条街,让游客能够走进不同的农户家,体验不同的东北特色美食。”

稻田里使用的现代农业科学管理系统(央广网记者马俊玮 摄)稻田里使用的现代农业科学管理系统(央广网记者马俊玮 摄)

  除了销售模式的创新,在陈雨佳的带动下,“石板大米”的种植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现在的“石板大米”在采用传统种植方法的基础上,还结合了现代农业的科学管理。水稻田里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器、气象检测仪以及24小时实时监测系统,植保无人机在田间喷洒益生菌、灵芝素、牛奶等营养物质,此外,村民们还在水稻田里养殖鸭子和寒地小龙虾,实现了一田双收。“石板大米”有机田从最初的50亩扩大到1800亩,不仅有效提升了大米品质,更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这些年从0到1,我们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从1到10,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谈及未来,陈雨佳信心满满,“我希望以我们村子为中心,能够把‘石板大米’有机地块面积继续扩张,带动周边更多的村屯一起增收致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乡村,让我们的大米成为大家离开村子的伴手礼,也让我们乡村成为大家的第二故乡。”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