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30年,“海上福州”长出“蓝色良田”

30年,“海上福州”长出“蓝色良田”
2024年07月25日 08:55 人民网

  “天气这么热,不知道‘宝宝们’怎么样?”已入盛夏,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安凯乡同心村村民王榕标双手叉腰站在自家渔排上,热得一头汗。

  他惦记的“宝宝们”,是两个月前被他送到山东水域的“鲍鱼宝宝”。“得给鲍鱼找个‘避暑’的地方,等到11月份再接回来‘过冬’。”王榕标说。

  王榕标所说的是连江县创新的“南鲍北养”模式,让鲍鱼生长速度更快、成活率更高、品质更佳。站在王榕标的渔排向四周望去,目之所及皆是星罗棋布的渔排——这片“蓝色良田”,筑起了蔚为壮观的“海上粮仓”。

  福州,伴海而生,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同时也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矛盾。广袤大海是天堑,还是通途?习近平同志早在1991年就深刻阐述了江海开发对振兴福州的意义,强调“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1994年5月26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海上福州”研讨会,强调“建设‘海上福州’是促进福州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大动作,是实现‘3820’工程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福州市随即吹响“向海进军”的号角。同年6月12日,《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正式出台。

位于福州市连江县同心村海域的“蓝色牧场”欣欣向荣。林双伟摄位于福州市连江县同心村海域的“蓝色牧场”欣欣向荣。林双伟摄

  随着“海上福州”蓝图擘画,福州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一块块“蓝色良田”星罗棋布于湛蓝的海面。

  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坐落于黄岐半岛南侧,“挤”在丘陵和海湾的夹缝中,“靠海吃海”是生计。当时,种海带是官坞村村民唯一的海上养殖项目。可1994年的冬天是个暖冬,受异常气候影响,官坞村种下的海带苗全部腐烂了。

  误一时则误一季,苗种没了就要空等一年。眼看村民来年的收入要成为泡影,村支书林哲龙心里急。一番思虑过后,他下定决心,借钱包下一架飞机去山东运回一批海带苗“救急”。

  “海带苗买回来第二年,整个产量和价格都翻了一番,村民们赚了不少钱。”时隔30年回忆起这段往事,林哲龙声音洪亮。为啥有这个胆量和底气?林哲龙不假思索地提到了“海上福州”。

  “当时市里的‘海上福州’战略,鼓励做大做强海洋产业,给了我们很大信心。”1996年,林哲龙牵头成立了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专门做海带育苗。

林哲龙查看新收获的海带。受访者供图林哲龙查看新收获的海带。受访者供图

  “耕渔牧海”,带给官坞村人丰厚的回报。

  “提供优质种苗,引导科学养殖,以保护价收购海带进行加工销售……我们提供的是从‘种’到‘销’的全链条帮扶。这两年,一户人家养海带,年收入约五六十万元。前几天我遇到一个在工厂打海带结的65岁老婆婆,她说自己的‘私房钱’有二三十万元。”林哲龙的笑声就像是畅快的海风。

  如今,官坞村已培育“连杂一号”“黄官一号”等6个海带优质品种,每年可生产海带苗30万片,占全国海带苗总产量的近一半。昔日那个“有脚不踏官坞角,有女不嫁官坞男”的偏远渔村,如今已蜕变为乡村振兴“明星村”、中国十大魅力乡村。

同心村村民王榕标将装有鲍鱼的养殖箱提出水面。人民网 黄东仪摄同心村村民王榕标将装有鲍鱼的养殖箱提出水面。人民网 黄东仪摄

  王榕标所在的同心村距离官坞村不到十分钟车程。这里的村民同样“以海为田”,全村超过70%的村民养殖鲍鱼,2023年共养鲍鱼约2300吨,产值超2.2亿元。

  前阵子,王榕标驾船来到浮排上查看鲍鱼生长情况。

  打开养殖箱,比大拇指指甲盖略大的小鲍鱼顶着绿莹莹的壳,吸附在箱壁上。“大个的(鲍鱼)前阵子运去山东了,这批是今年4月份才来的,明年10月份可以上市。”王榕标期待着来年的好收成。

  从1998年初次尝试鲍鱼规模化养殖,到创新“南鲍北养”模式,如今的连江县已是“中国鲍鱼之乡”,创造了“全国每三粒鲍鱼就有一粒来自连江”的成绩。2023年,连江鲍鱼产值达47.46亿元。

丰收的鲍鱼。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丰收的鲍鱼。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略海洋30年,福州眺望“深蓝”的目光正从近海触至远海。

  在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湾,10万尾大黄鱼在离岸约3海里的“定海湾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中游弋,享受着来自闽江入海口的淡水和东海海水交汇融合的独特环境。2018年起,福州在全国率先探索深远海养殖,“振渔1号”“闽投1号”“定海湾”系列等11台深远海养殖平台陆续在连江海域投放。

  活动空间更大,海水流速更急,包含更多纯天然小鱼小虾供大黄鱼捕食……相比于在近岸200米内设网箱圈养的传统养殖方式,深远海养殖平台给予大黄鱼更接近“野生”的生长环境。

“定海湾1号”和“定海湾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受访者供图“定海湾1号”和“定海湾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受访者供图

  水质优,鱼质更佳。入住“深水别墅”的大黄鱼品质提升显著。

  “我们养殖的‘岱衢族’品种黄鱼在这种环境里面生长,它的肉质和口感更接近野生大黄鱼,夹起来一片一片跟蒜瓣似的,也没有腥味。”“定海湾”系列深远海养殖平台负责人林民煌说,深远海养殖平台产出的大黄鱼在中高端市场深受欢迎,单位产值约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0倍。

  数十载岁月终不负。

  2023年,福州市海洋生产总值32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海上牧场”建设全面铺开,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加快建设,“百台万吨”等深远海养殖装备加快推广使用,全市渔业产值691.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迈向海洋强国,让蓝色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海上福州”蓝图擘画30年来,福州不断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渔业产业以及全球化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渔业、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等“蓝色经济”迸发澎湃动力,963公里大陆海岸线不断奏响新乐章。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