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中安时评:锚定改革目标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地评线】中安时评:锚定改革目标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07月26日 10:05 中安在线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改变中华大地。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编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调查显示,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90%。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持续在改革上做文章、在“精准”上下功夫,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品质保护,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持续完善体制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既是发展新经济的产业变革,也是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变革。当前,全国各地正积极推动产业提升“含绿量”,在浙江,坚持“腾笼换鸟”,持续淘汰“散乱污”、培育“高精尖”;在辽宁,全力推动产业结构更“轻”、经济形态更“绿”;在贵州,立足气候凉爽、地质结构稳定、绿色能源充沛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壮大绿色数据中心产业……绿色发展之路步履铿锵。面向未来,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向,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数字产业,培育智能制造、新能源、绿色新材料等创新产业,支持与生态资源、创新资源相契合的高端服务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努力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发展绿色循环宜业的生态农业产业。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建设“高颜值”美丽乡村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在浙江安吉,“以竹代塑”形成百亿元大产业;在江西婺源,“中国最美乡村”依托“生态佳”优势,做好“生态+”文章,在全国首创建设自然保护小区,打造一批生态景观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4000元左右提升至2022年的2.65万元……以农业集约化运作和生态化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向前迈步。面向未来,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挖掘和发展农村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统筹推进农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化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促进农文旅融合,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形成“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品牌”,不断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更好促进保护与发展。当前,我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绿色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覆盖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等诸多领域,部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福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依靠海量数据与强大算力,不仅能够高效监测、主动预警,还具备了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的功能,从海漂垃圾重点监测、空气质量精准研判,到指挥中枢部署工作“点对点”、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无纸化”,该平台为生态环保工作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了更多帮助。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普遍运用,绿色发展有了“智慧大脑”,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环保。面向未来,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畅通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动渠道,集聚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力量和智慧,推动形成网络化、开放性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把数字技术贯通于绿色发展各个方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中,不断丰富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场景。

生态环境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