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的家在龙江|扎根黑龙江 铸就航空梦

我的家在龙江|扎根黑龙江 铸就航空梦
2024年07月27日 05:15 央广网

  编者按:在振兴东北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奔赴东北、留在东北、回到东北的开拓者、革新者、建设者。央广网黑龙江频道推出《我的家在龙江》系列报道,关注黑龙江振兴产业升级发展、带头引导行业领域取得突破的各种人才,挖掘他们身上富有情怀、充满生命力的闪光点,讲述他们扎根龙江、建设龙江的故事。

  央广网哈尔滨7月27日消息(记者庞淼 实习生王丹鹤)“科技工作者要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乡。”这是周文一直践行的理念。

  周文是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以下简称“气动院”)的一名高级工程师。2010年,周文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留在一线城市,而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哈尔滨,成为气动院的一名风洞测控系统技术人员。

周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周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刚到气动院,周文就接了一个“大活儿”。此时,气动院正承担航空工业武汉仪表厂的结冰风洞建设项目,周文参与并负责该风洞的测控系统研发工作。当时结冰风洞的研制在国内刚刚起步,尽管团队查阅了许多国内外的资料,但涉及技术核心的结冰条件下多参数物理量如何解耦却是个难题,相关设计工作推进困难。

  “当时压力非常大!我们光测试就进行了十多次。”周文说。在他和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3个月后终于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防冰多参数测量系统,并获得了专利授权,实现了关键设备国产化,全面提升了气动院在航空结冰风洞领域的测试技术能力。

周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周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随着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风洞的内涵也在逐渐丰富。2018年底,气动院接到了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邀请:“火星风洞能不能研制?我们遇到了技术困难,希望气动院依托气动技术优势给我们提供支持。”

  火星风洞项目属于国家航天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东北三省唯一的一项大科学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首座立项的火星风洞。

周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周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要想成功建设火星风洞,就必须要突破超低气压尘爆模拟技术。为此,周文和团队反复论证技术方案,采用“研制结合”的设计路线,高度重视高风险技术的试验验证与工程应用。

  “我们采取包括建模仿真、等效计算、预研试验等在内的多种途径进行解决。”周文说。为了获得一手数据,在调试期间周文和团队直接住到了项目现场,就地研究调试数据,调整调试方案,最终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获得了“基于风洞的低气压尘暴模拟技术”成果。火星风洞项目也于2022年通过了国家验收。

周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周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火星风洞成功落地在家乡黑龙江,是我作为气动院科研人员做的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一方面我们有了中国第一座火星风洞,另一方面,通过尝试和创新,推动了风洞行业向航天环境模拟、星空试验器研究等领域进一步发展。” 周文说。

  这些年来,周文不断参与气动院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等项目研究,作为黑龙江人,他也积极投身于家乡科技创新工作,为风洞测控技术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文以出色的工作能力、专业的技术水平,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多次被评为气动院的优秀员工、优秀共产党员,获得2022年哈尔滨市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模范个人称号。

周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周文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虽然科研工作很多时候都很枯燥,但是能在气动院从事风洞测控技术的研究,觉得很充实。作为航空科技工作者,就要有所作为。”周文表示,“我会持续发挥自身和项目团队的技术优势,积极投身航空事业,牢记‘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以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为己任,聚焦航空气动力科技领域的前沿热点,聚焦新材料产业,争做黑龙江科技创新的推动者。”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