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国家级“小巨人”6年努力填补国内空白,武汉研发机器人服务深海高端装备

国家级“小巨人”6年努力填补国内空白,武汉研发机器人服务深海高端装备
2024年08月03日 07:27 新浪新闻

  从事金属表面喷砂作业的工人,可望从粉尘漫天、噪声刺耳的恶劣生产环境中被解放出来。武汉“小巨人”企业——湖北三江博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江博力”)花费6年时间研发的喷砂机器人,将取代传统的人工作业。

  今年6月,三江博力生产的12轴天车式专用喷砂机器人在广东珠海深水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投用,这是国内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行业首台自主研发的喷砂机器人。此前,该企业生产的喷砂机器人服务于中国中车、中国石化、中海油、中国铁路、中国铁建、航天科工等大型国企。

  使用机器人可以保护工人

今年6月,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喷砂机器人在广东珠海深水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正式投用。通讯员供图今年6月,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喷砂机器人在广东珠海深水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正式投用。通讯员供图

  8月1日,记者在三江博力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又一台喷砂机器人准备出厂。

  这是一台通体橙色的“大家伙”,由机械支架和几条机械臂组成,高5米、宽8米,机械臂展长6米,总体重量达6吨。操作人员在玻璃窗外的驾驶舱拨动手柄,喷砂机器人就能麻利地对准钢结构表面,几分钟完成喷砂作业。

  “人工喷砂作业对工人损伤程度大。企业创办之初,我们就有用机器取代人工作业的想法。”三江博力总经理吴化格说。

  对金属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就是将砂砾高速喷射至金属工件表面,使其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粗糙度,便于后续电镀、喷漆等步骤。

  谈起喷砂工人的辛苦,吴化格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20平方米左右的喷砂房里,戴着头套、穿着3斤多重的防护服的工人手持喷枪进行喷砂作业。因为喷枪里飞出的钢砂速度快、冲力强,即便穿着防护服也很容易受伤,“喷砂工人长年累月吸入粉尘,也容易患上矽肺病等职业病,震耳欲聋的噪声也会对听力造成极大损伤”。

  1台喷砂机器人可以“扛下”10个工人的工作量。吴化格介绍,喷砂机器人的作业范围能够覆盖整个喷砂房,解决了人工喷涂不够均匀、无法连续作业等问题。

  目前,8轴天车式喷砂机器人已广泛用于海洋装备制造、桥梁施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场景,一批喷砂工人被从恶劣的作业条件里解放出来。

  成立18年来,三江博力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拥有知识产权68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同时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

喷砂机器人机房的外观。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摄喷砂机器人机房的外观。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摄

  18年前,三江博力的前身湖北三江航天涂装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子公司成立,厂房设在江岸区黑泥湖路的原湖北客车厂。在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了14年的技改专家吴化格,被调至新公司任总经理。

  此时,芬兰生产的喷砂机器人一度垄断了我国市场。三江博力作为产品代理商,负责进口喷砂机器人的销售和推广。

  “销售效果并不理想。”吴化格说,“当时,进口喷砂机器人售价普遍在1500万元左右,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无法承担的高昂成本。而且,进口产品的售后也不及时,如果机器有什么问题,很难做到第一时间解决。”

  “喷砂机器人是大势所趋,我们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国内自动喷砂领域技术尚属空白。研发初期,吴化格团队只能从模仿进口产品开始。从相关产品的调研到基本图纸的完善、产品模型的制作,一次次调整参数设置、精确计算、推翻重来。

  “没想到这么难,我们以前是做传统喷砂、除尘系统的,而机器人算是智能装备,算是跨界研发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吴化格说,机器人需要在沙砾、粉尘飞溅的环境中工作,对钢材料要求很高;喷砂压力、喷嘴离工件的喷砂距离和准确的喷砂角度,都会直接影响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和干净度,对精度要求也很高。

  “市场很残酷,只有我们的产品、技术领先于同行,才能生存下来。”吴化格说。

  在成品上市前,8轴喷砂机器人已迭代了5代,总投入成本超过600万元。

  历经6年研发,喷砂机器人终于问世,售价比国外同类产品降低了2/3。

  三江博力现有研发团队20余人,每年仍将投入总营收的20%以上用于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吴化格表示:“未来3年内,我们想尝试使用AI大模型赋能喷砂机器人,希望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研发出功能更多样、自动化程度更高的产品。”

  (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实习生王佳欣)

  【编辑:符樱】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