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保护传承中大放异彩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保护传承中大放异彩
2024年08月07日 09:54 四川新闻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故宫、敦煌莫高窟、澳门历史城区、泰山……这些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遗迹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蕴藏着民族精神基因,是立体展现盛世中华万千气象的真实写照,更折射出广大华夏儿女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赓续绵延中华文脉的坚实足迹。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坚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持保护为先,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从全面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考古项目,到深入实施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长江三峡文物、西藏重点文物、传统村落等重大保护工程,再到扎实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物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不论是通过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还是加强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抑或是注重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为我国文物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传承发展为要,让历史文化遗产“火起来”。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大保护,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中外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为载体,深化在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保护人类文明精华,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华文明焕发活力光彩。向新而行,持续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弘扬中壮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坚实支撑,才能推动中国文化更好繁荣发展、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

  守正创新为本,让历史文化遗产“潮起来”。当前,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为保护、传承、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带来了新机遇、指引了新方向。我们欣喜于看到,以数实融合为契机,“互联网+文物文创产品”“互联网+文物素材创新”“互联网+文物动漫游戏”正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云游非遗·影像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等活动持续圈粉;敦煌研究院精心打造敦煌仙子“伽瑶”,以动画方式、人格化的内容讲述古老的敦煌传奇……放眼今日之中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诗词热”兴起,传统文化点亮群众幸福生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承百代之流,而汇乎当今之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全局性的民生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我们以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遗产为载体,唤起全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守护文化瑰宝、守望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如此定能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文明滋养和精神力量,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绚丽的色彩。

  作者:王小棋

文物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