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三年添四丁、种群再壮大……这是云南和大象的“限定版”故事

三年添四丁、种群再壮大……这是云南和大象的“限定版”故事
2024年08月08日 11:34 新华网

  88日对于云南野生亚洲象而言是个特别的日子——2021年,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北上”,“惊动”了世界;同年88日,它们跨过元江大桥,回归适宜栖息地,为这趟“北上南归”之旅留下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象群“北上南归”途中留下的影像(资料图)。新华网发(昆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象群“北上南归”途中留下的影像(资料图)。新华网发(昆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这趟特别的旅程让世界看到了云南人象和谐共生的美好。如今3年过去了,云南亚洲象种群不断壮大;监测手段迭代更新守护着人象平安;越来越多关于亚洲象的研究课题发布……云南和大象续写着动人的“限定版”故事。

  “短鼻家族”3年新增4头象宝宝

    回归适宜栖息地后,“短鼻家族”一路“逛吃逛吃”,于20211030日回到原栖息地西双版纳,作为常年活动于野象谷周边的象群,回归后的它们依然“钟爱”这里。据工作人员监测,14头大象回归后分成了两个象群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工作人员的监测范围内,每年3月、4月很容易在野象谷“偶遇”它们,其余大部分时间它们也会在野象谷周边的保护区内活动。

“短鼻家族”出现在野象谷观象台(资料图)。新华网发(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 供图)“短鼻家族”出现在野象谷观象台(资料图)。新华网发(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 供图)

    “北上南归以后,我完整地见到这个家族是202225日,‘短鼻家族’出现在野象谷的观象台。”大象医生保明伟介绍,每年12月到次年4月,大象们都会齐聚野象谷,在这里寻找配偶,享受丰富的食物,“短鼻家族”也不例外,今年的3月底4月初,它们如期而至。通过监测发现,3年来,“短鼻家族”状态良好,并且在不断壮大,监测人员观察到家族中已经新添了4头象宝宝,且非常健康。此外,在北上途中与象群走散的小公象回到保护区后也一直在其间活动,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短鼻家族”添新丁(资料图)。新华网发(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 供图)“短鼻家族”添新丁(资料图)。新华网发(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 供图)

    近期,“短鼻家族”在大渡岗乡的关坪、大荒坝等地活动,这也是它们经常活动的地方。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沈庆仲介绍,“北上南归”后,整个象群的行为习惯并没有发生特别改变,但为了获取更丰富的食物,它们的活动范围相较之前扩大了一些,有时会监测到它们进入距离较远的普文镇、景讷乡等地活动。

  “北上南归”促进种群保护工作

    作为“短鼻家族”的老朋友,保明伟也见证了“北上南归”的全过程,并护送它们平安返回,这一事件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考,保明伟说,“北上南归”事件以后,亚洲象的救助和保护工作愈发受到重视,作为一线工作人员,他们也在不断对救助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目前救助一头成年象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在对幼象的照顾和护理方面,他们也从“羊妞”以及比“羊妞”更年幼的小象身上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象爸爸”们正在检查“羊妞”的身体状况(8月1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象爸爸”们正在检查“羊妞”的身体状况(8月1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

    在野象谷工作的20余年间,保明伟见证着亚洲象种群的不断壮大。他回忆,2003年左右,在野象谷周围活动的亚洲象数量为36头左右,到2024年年初,通过影像资料及监测情况统计,在这里活动的野象数量已增长到115头左右,“这个数据是非常可观的,说明我们对亚洲象的保护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沈庆仲在大风垭口监测“短鼻家族”(资料图)。新华网发(沈庆仲 供图)沈庆仲在大风垭口监测“短鼻家族”(资料图)。新华网发(沈庆仲 供图)

    而在同样参与了“北上南归”全过程的沈庆仲看来,“北上南归”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同时也带给他们更多思考——大象为什么走出去?如何防止它们再走到不适合生存的地方?

    沈庆仲介绍,这一事件后,云南对亚洲象的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亚洲象救助、基础研究等内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相关课题,与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一同开展研究。目前,无论是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还是亚洲象行为学、营养学研究,或是食物源基地建设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食物源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让大象留在保护区、留在林子里,尽量缩短它们走进村庄、走进农田的时间,避免人象冲突。”沈庆仲说。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食源基地(资料图)。新华网发(明德 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食源基地(资料图)。新华网发(明德 摄)

  监测手段创新升级 人象和谐谱新篇

    当下正是西双版纳采茶的季节,景洪市大渡岗乡关坪村委会攀枝花村的村民缪美艳每天要在茶地里工作近8个小时,“以前亚洲象少,我们也很少见,现在出现得多了,经常会来这附近,防范措施也更好了。”除了实时的监测预警信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关坪管护站的护林员们还会来到茶地开展实时监测,保障村民采茶的安全。

关坪村委会攀枝花村的村民正在采茶(7月27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关坪村委会攀枝花村的村民正在采茶(7月27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

    关坪是“短鼻家族”经常活动的地方,也是亚洲象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关坪管护站站长徐刚林介绍,“北上南归”事件以来,村民们对亚洲象的保护意识以及自我防范意识不断提升,根据亚洲象的生活习性,当地在它们经常活动的象道上安装了红外相机,拍摄到大象后便会通过系统传输到后台,自动发布预警信息。此外,村寨周围还安装了预警喇叭,实时广播预警信息。通过护林员人工监测及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关坪辖区内的人象冲突明显减少。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关坪管护站的监测人员正在维修预警相机(7月27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关坪管护站的监测人员正在维修预警相机(7月27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关坪对亚洲象的监测预警是西双版纳州监测预警系统不断升级的一个缩影。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斌介绍,在亚洲象监测预警方面,今年西双版纳着重对“人防”与“技防”进行了整合,“以前我们的红外相机只有600台,只能覆盖一小片区域。而人工通过无人机监测也有覆盖不到的地方。”王斌表示,以前“人防”与“技防”是两个系统,今年“二合一”后预警范围更广了,预警信息也更准确了。据统计,自预警系统启用至今,已自动预警12000余次,为人象安全保驾护航。

监测人员正在查看近日野象出没的视频(7月28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监测人员正在查看近日野象出没的视频(7月28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此外,“北上南归”事件后,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变革。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于2021年成立,并逐年推进亚洲象保护管理工作——2021年与2022年,相继出台与保护亚洲象相关的3项地方标准、准备5项地方标准; 2022年启动救助象“阿保”的野化放归试验;经充分验证,2023年再次出台5项地方标准;今年,“阿保”初步放归野外,相关单位正对其进行密切监测。“今年我们要持续推进2021年开始制定的共计8项地方标准的落地工作,落地后再开展推广应用。”王斌说。

监测人员正在放飞无人机监测象群(7月27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监测人员正在放飞无人机监测象群(7月27日摄)。新华网徐华陵摄

    “北上南归”之旅虽然已经结束,但大象带给云南的影响却从未停止。在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亚洲象保护工作正在不断推进,持续谱写着人象和谐的新篇章。(完)

  出品人:韩海阔

  监制:李霞

  统筹:罗春明 康静

  执行策划:柴静 徐华陵 刘云

  拍摄:徐华陵 刘云

  文字:柴静

  剪辑:徐华陵 

  鸣谢

  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西双版纳野象谷

云南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