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经济硬支撑——当前抓改革促发展观察之三

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经济硬支撑——当前抓改革促发展观察之三
2024年08月09日 19:43 新华网

  扩大国内需求,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明确“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要求,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扩大有效投资。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调研发现,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聚焦关键领域发力,着力优化投资环境、提振投资信心,更多有效投资正加速落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给力,投资有效发挥稳增长作用

  夏日的沪苏湖高铁上海松江站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一台台起重机轰鸣,巨大塔吊运送沉甸甸的建筑材料。目前上海松江站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建设重点已转向以幕墙、内装施工为主的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这是建设中的沪苏湖铁路上海松江站服务中心项目(2024年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这是建设中的沪苏湖铁路上海松江站服务中心项目(2024年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作为连接上海、苏州、湖州的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沪苏湖高铁累计完成投资额已超359.36亿元,占计划投资额的85%。”上海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部主任刘青说。

  千里之外的辽宁,沈白高铁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挥汗如雨。这一铁路全线最长的浑河特大桥刚完成26根桩基浇筑,工程正有序推进。

  据介绍,通车后,北京至长白山最短运行时间压缩到4小时以内,沈阳至长白山最短运行时间压缩到1.5小时左右,百姓出行更加方便。

运梁车在沪渝蓉高铁沪宁段站前XII标施工现场作业(2024年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运梁车在沪渝蓉高铁沪宁段站前XII标施工现场作业(2024年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一南一北两处场景,是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生动缩影。

  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房地产投资虽低位运行,但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5个百分点。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的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5个百分点。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扩内需、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深入挖掘内需潜力”,并对扩大有效投资作出部署。

  今年以来,一批重大工程刷新进度,持续拉动投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工程、龙盘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川藏铁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等沿江高铁、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等加快建设……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履铿锵。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表示,上半年,各地各部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激发投资活力,投资实现平稳增长。

这是在辽宁省沈阳市与宝马集团深化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拍摄的宝马电动车产品(2024年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这是在辽宁省沈阳市与宝马集团深化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拍摄的宝马电动车产品(2024年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民间投资活跃度是观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

  今年上半年,深耕汽车制动系统领域的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额接近翻番。记者调研看到,距离公司厂房约15公里外,新的生产基地已完成基建,计划年内正式投产。

  “变,而且要快速地变!”公司工艺部负责人施柏香说,企业看好未来发展,通过优化工艺、加强研发、推进数字化等实现降本增效,良品率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不断恢复。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1%,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民间项目投资增长6.6%。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和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均表现亮眼。

  在浙江嘉兴市南湖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内,产业板块首席服务专员在接待办事企业人员(右一)(2024年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透过一系列数据指标,可以窥见企业投资活力及发展态势——

  上半年,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8.08万亿元;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8.1%,增速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6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较5月收窄,进一步利好工业企业利润回升……

  投资走势向好背后,是政策的持续加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综合施策持续形成政策合力……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投资平稳增长、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山东青岛,消费者了解家电以旧换新信息(2024年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在山东青岛,消费者了解家电以旧换新信息(2024年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扩大有效投资形成的实物工作量,短期内创造需求和就业,中长期形成高质量供给。这既是稳增长的有力支撑,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说,未来要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特别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新潮涌动,高成色投资注入更多发展新动能

  投资的科技成色更高,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才更实。

  在位于安徽合肥的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园区内,“构建地球上第三种交通生态”的标语引人注目。从5月份开始,这家公司已经陆续开始进行新能源轻型运动类飞机的交付,预计全年订单近百架。

  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贾思源告诉记者,为提高产品竞争力,企业计划近3年每年至少投入1亿元在研发测试上。

  新技术、新需求驱动,带动相关产业投资焕新。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超三成。

  未来一段时间,扩大有效投资尤为重要。何为有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微说,投资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绝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更不能搞“大水漫灌”,要瞄准强基础、优产业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靶向施策”“精准滴灌”。

  “全面加大数字化建设、智能化改造的投入,给了传统产业向新而生的机会。”温州智业包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修累告诉记者,企业通过引进集中供料系统和精准配料混料设备等,将原料配方的精准度误差从百分之一降低至千分之一,实现生产效率提高3%、人工成本下降5%。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0%,高于制造业投资0.5个百分点。

在青岛即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维护新投入使用的智慧纺纱生产线(2024年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在青岛即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维护新投入使用的智慧纺纱生产线(2024年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相关部署,聚焦关键领域扩大有效投资有了更明确发力方向——

  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集中;

  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在一重龙申(齐齐哈尔)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厂区进行风电叶片生产作业(2024年4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地方近期接连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经济工作,“工业投资”“设备更新”等成为关键词:广东提出以支持企业开发布局“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为着力点;江西明确要加快推动企业技改,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紧密结合起来……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稳投资就是稳增长。着力提高投资质量效益,推动一批补短板、惠民生、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投资项目加快落地,中国经济活力将更足。

  改革发力,释放更大投资活力和潜力

  关键之年,更需全力以赴冲刺“下半场”。

  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一步扩内需、促投资作出部署。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政策再加码,迎来更多“真金白银”支持——

  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且8月底前资金全部下达;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工业等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申报门槛降低,取消“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的要求……政策落地将助力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资金与项目“双向奔赴”,以有力资金保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落实——

  8月6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总干渠何家梁隧洞顺利贯通,较计划工期提前了116天。

  这一工程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截至今年7月底,一期工程到位国债资金22.23亿元,累计支付7.73亿元,为高效优质推动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川省亭子口灌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何诚说。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信息显示,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1.5万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今年前两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清单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在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长春工厂集成AMT车间,工人对AGV搬运机器人进行动作测试(2024年8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打造更高水平营商环境,进一步提振投资信心、释放投资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并就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一系列积极举措将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说。

  以研发铁铬液流电池系统为主要方向的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已在广东和河南布局了产业基地,预计2024年产能将达2吉瓦时(GWh)。

  “从前期租赁土地、对接金融机构争取授信额度,到协调储能项目让公司产品先行先试,政策支持对我们帮助很大。”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屾说,“《决定》作出的相关部署,给企业投资发展吃下‘定心丸’,我们对未来扩产更有信心。”

  改革发力,政策给力,企业努力,各方合力必将助推有效投资更好发挥关键作用,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赋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字记者:于佳欣、姚均芳、任军

  海报设计:姜子涵、栾若卉

  统筹:徐曼、徐宏岩、郜新鑫、肖磊涛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