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世界大象日读《大象》!对话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雨林、大象、人类共生共行

世界大象日读《大象》!对话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雨林、大象、人类共生共行
2024年08月12日 10:54 云南网

  编者按

  “象牙贸易”“象群迁徙”“象冢传说”……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却流于破碎的片段。今年2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的长篇小说《大象》正式出版。在创作过程中,杨志军置身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近距离触摸大象,用饱满的情绪将大象的进化历程、生存现状讲述出来,把热带雨林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之美呈现出来。第13个世界大象日前夕,云南网专访杨志军,聆听他的故事。今天,世界大象日,我们一同走进大象的世界,共读《大象》!

  “沉浸式的写作是最好的写作状态,和演员表演一样,我写《大象》时,就觉得自己也是一头大象,用大象的情感去理解大象、协助大象。因为只有与大象共情,才会给作家开创一种宽阔的写作路径。”杨志军在采访中说道,创作《大象》这本书时,他在采风中触摸大象,用大象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大象、看待人类、看待环境。在此过程中,大象给了他很多灵感和启发,也给了他写作的勇气和力量。

  情起澜沧江头,难忘西双版纳

  杨志军出生在青海,那里有巍峨的高山、辽阔的草原、潋滟的湖泊,那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在那里他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他曾说:“青海大地培育了我的文学梦”。

  情起澜沧江头,顺着奔涌的江水来到下游,来到云南西双版纳,来到这独一无二的边缘雨林。“大象是一种很灵、很敏感的动物,感应力和记忆力很强,非常聪明,为什么会北上?难道它感应不到越往北越冷、植物越少、海拔越高吗?”本就对环保、对生态感兴趣的杨志军带着疑问,进行了实地考察。

  经过一番探究采风,西双版纳的老百姓给杨志军提供了很多故事,也让他获得力量。对我们来说,保护大象的意义是高深的理论,但对于他们而言,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杨志军希望自己能够用笔将他们对待雨林、对待大象这种朴实而又真挚的情感状态完完整整地表达出来,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过去,我一直写青藏高原,对大象很漠视,大象的新闻也没能引起太多兴趣,现在不一样了,看到大象家族就像看到自己的家族。因为《大象》这部作品是西双版纳对我的恩养。”杨志军曾说,对一个人有感情了,你忘不掉他;对大象有感情了,你也忘不掉它。

  回溯千年,岌岌可危的“数字”给人当头警钟

  杨志军的长篇小说《大象》以云南亚洲象群“北上南归”事件为原型,讲述了失散数十年的“缅桂花”家族几代大象,在野象保护机构、各族群众帮助下,克服艰难重获团圆,北上又返回栖息地的经历。

  回溯历史,杨志军从大象和人相处故事中找到灵感。小说中虚构了一个存在于人象两个家族三代之间的恩怨情仇,以跨越百年的当下视角来审视这些问题。古时,我们和大象就是朋友,大象作为运输工具帮助人们驮运物料,作为勇猛的武器帮助人们打仗。但随着时间推移,大象因为其价值千金的象牙、象骨变成人类争相猎杀的对象。时至今日,大象又成为人们倾力守护的朋友。所以,大象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小说中的故事一般,恩恩怨怨持续千年。

  “象是旗舰动物,过去,中原一带都是野象成群,几千年过去了,大象退后到云南、广西一带。现在,我们国家只有300头左右的大象,只剩云南有大象,云南也只有西双版纳、普洱和南滚河地区有大象,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我们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保护大象,因为大象一直在保护我们。”杨志军看来,雨林世界的主角是大象而不是人类,他认为大象是热带雨林的旗舰动物,所谓旗舰动物的意义就在于其重要的生态地位,通过保护它就可以保护到所有的动物,也可以保护到热带雨林,守护人与自然的深厚情谊。

  热带雨林、大象、人类相濡以沫,共生共存

  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读《大象》,其实不只是在看一部小说,更像在看一部立体三维的雨林百科全书,全书约55万字,作者将魔幻与诗意并存的雨林世界写得真实、写得丰满。书中,救助小象的青年毛管花,其名字是一种稀有濒危种,在滇南、滇东南和滇西南都有种植;而他营救的那头小象的名字——凤凰木,就是亚热带常见的红花楹。在作者笔下,每个大象家族都用植物冠名:缅桂花家族、王莲家族、红毛丹家族、使君子家族、木奶果家族……如此丰富的动植物样态,既给全书蒙上了一层神秘、多样的色彩,更显示了作者强大的认知能力。正如杨志军自己所说:“写作完成后,自己也从‘大象学校’毕业了。”

  在杨志军看来,热带雨林和大象是相濡以沫的关系,缺一不可。热带雨林养育了大象,但大象也是热带雨林中重要的成员,大象的走动能开辟敞亮的路径,让太阳光能够照到雨林深处的其他植被,其粪便也是种子发芽生长的重要肥料。因此,必须把热带雨林这个背景写好,只有更懂雨林生态,也才能更懂得大象对于雨林、大象对于人类的重要价值。

  在故事的结尾,已经队伍齐整准备到滇池里水浴的象群,突然之间调头南归,原因是版纳发生泥石流,故园在召唤它们。向死而生!南归群象走上废弃之桥,一路陪护的人们跳入水中,用肉身支撑着大象渡桥,象群也毫不犹豫地跳入江中去营救,人象皆被吞噬,却又在互相的营救中获得重生。牺牲者让人潸然泪下,重生者让人感慨万千,这样的结局让生命有了壮阔的境界,也让小说有了深刻的寓意。就让江水把一切的恩怨都带走吧,热带雨林、大象、人类本就是共生共存。

《大象》新书首发仪式 云南教育出版社 供图《大象》新书首发仪式 云南教育出版社 供图

  翻开《大象》这本书,写实与奇幻交织的意境、诗意优美的笔触给我们带来重重惊喜。20世纪80年代至今,杨志军秉着文学之炬,穿梭于高原、大海、雨林之间,始终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写作状态,凭借“荒原系列”“藏地系列”和“理想主义三部曲”一次次震动文坛。在杨志军看来,“写作是一场马拉松赛跑,永无止境,会陪伴作家一辈子。”出生于三江源头的他会一如既往地崇尚自然、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和地球的未来,也会继续挖掘人与自然的关系,用朴实细腻的情感和语言来表达。

  策划:李洁

  云南网记者:代娇阳 许卓皓

  视频制作:许卓皓

  海报设计:陈洪涛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