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质新造】“新”农人走上科技种田致富路

【新质新造】“新”农人走上科技种田致富路
2024年08月14日 08:38 央广网

  编者按: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全面展现新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努力开创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央广网新疆频道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策划推出《高质量发展看新疆之“新质新造”》网络主题传播活动,派出记者聚焦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建设,立体呈现新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和新成效。

  央广网沙湾8月14日消息 “我们家加入合作社已经十年了,流转了15亩地,去年每亩地分红1600元,农忙的时候我们还会去地里干点拔草、补膜等工作,一年也能赚2万到3万元,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管理,轻松又方便。”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大泉乡烧坊庄子村村民马冬花说。

棉花正值盛铃期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棉花正值盛铃期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8月12日,记者走进沙湾市大泉乡烧坊庄子村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棉田里,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棉花正值盛铃期,长势良好。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洪涛在控制中心查看棉田的水肥情况,适时地在系统上进行调节。

何洪涛正在操作水肥系统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何洪涛正在操作水肥系统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1月,注册资金150万元,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由该村5名党员发起,成立了全市第一个以土地流转入股模式的合作社。经过11年的发展,合作社现有党员15名,社员2887户,经营土地面积从成立之初的2800多亩增加至现在的4.8万多亩,拥有轮式大马力拖拉机4台,中型植保车18台,其他配套农机具30套,并成立了机耕、田管、收获等专业队伍。

  “我们是2019年开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现在为止,有110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使整个田间及周边的基本条件大大改善,我们农作物的单产水平也大幅提升。就拿棉花灌溉来举例,水费可以节约10%到20%,同时棉花产量提高30%到40%。”沙湾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莉介绍沙湾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部分情况。

精量喷药车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精量喷药车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在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合作社还通过节水灌溉自动化设备及智慧农业专家系统规模化应用,将棉花等作物单产提高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8%以上,节水15%以上。不仅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防涝抗旱防风沙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精量播种,一亩地至少省下一百块钱,利用超宽膜棉花种植新技术,每亩地能增收300块钱。”何洪涛介绍,合作社2023年种植4.4米超宽膜棉花6000亩,不仅棉花收获株数普遍增加,保苗效果好,而且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棉苗损失少。同时,亩结铃数大幅提升,单产增加,平均每亩增产在20公斤到60公斤,亩增加效益140元至420元。超宽膜保墒效果好,每亩地可节约用水20立方至40立方。今年合作社种植4.4米超宽膜棉花达到20000亩。

棉花长势良好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棉花长势良好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何洪涛表示,合作社的农民都是像自己一样的“50后”,应用在地里的虫情测报、病害监测、墒情传感等新技术,离不开高校的助力和专家的支持,不少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会来到合作社,为合作社的技术发展提供专业的支持。

沙湾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为合作社成员讲解田管知识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沙湾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为合作社成员讲解田管知识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我们的模式成型后,现在我们在喀什疏勒县流转了7千亩地左右,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也在推广我们的合作社模式,当地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多次来我们合作社考察,希望复制我们的模式,把技术推广开来。”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洪涛说道。

  谈及未来合作社的目标,何洪涛表示,合作社计划创建“无人农场”,采用大数据、智慧农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新技术、使用新农资,让农业种植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让更多农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策划:胡苗苗 喻鹏涛

  记者:郭璁悦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