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茬茬上海援青医生把优质资源送上高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

一茬茬上海援青医生把优质资源送上高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
2024年08月14日 12:41 澎湃新闻

  “大病不出州,小病不出县”。如今,这样的目标已经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果洛州”)逐渐成为现实。

  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约4200米,高寒缺氧,地广人稀,看病难、看病远是当地居民长期面临的难题。

  2010年7月起,上海援青干部接力奔赴果洛,推动当地教育、医疗、产业等发展,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组团式”医疗帮扶,一茬茬的上海医生为果洛带去了新技术、新设备,培养了当地医护力量。

  深入乡镇开展巡回义诊,筛查先心病患者并给予治疗;建立“两小时医疗救治圈”,畅通危急重症患者的转诊通道;设立青海省首个“中藏西医结合门诊”,探索高原常见病的中藏西医联合攻关;打造覆盖全州的医疗健康数据“智慧云”平台;在甘德县建立果洛州第一个高标准高压氧中心……从州医院到县医院,医疗援青正在结出硕果。

  下乡筛查发现病情,16岁女孩赴沪手术重获听力

  8月1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时海波来到果洛州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州医院”)义诊带教,再次见到了藏族女孩仁青卓玛。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为仁青卓玛佩戴助听器。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为仁青卓玛佩戴助听器。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仁青卓玛今年16岁,10年前在一场感冒后出现双耳间断性流脓,听力下降,渐渐变得寡言少语。2023年,经过青海省内医院检查治疗,她的左耳症状稍有好转,但因双耳大面积的鼓膜穿孔,整体听力始终没有改善。

  今年5月,州医院援青医疗队下乡筛查,在玛沁县最高海拔的优云乡听说了仁青卓玛的情况。老师反映,仁青卓玛虽然饱受耳疾的困扰,但积极向上、品学兼优,她的家庭也是刚刚脱贫。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人民医院院长周晓辉当即邀请仁青卓玛暑假期间尽快去州医院检查。

  7月9日,仁青卓玛和父亲从200公里外的优云乡驱车三个半小时赶到了州医院,除了由上海援青团队带领本土专家进行检查,时海波也通过远程会诊实时指导,他指出应该尽快安排患者手术治疗,根据术后实际情况选择佩戴助听器。

  在沪青两地的对接下,7月17日下午,仁青卓玛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功进行了右耳手术,在相关公益基金的支持下,左耳也免费换上了效果更好的助听器,术后5天即顺利出院。8月12日,时海波来到州医院,指导当地医生换药随访,也为仁青卓玛复诊,她的右耳恢复良好,后续等待5个月左右再回上海为右耳佩戴新型助听器。

  仁青卓玛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了右耳手术

  像仁青卓玛一样,通过义诊被发现、及时获得医疗救助的人不在少数。2023年9月,州医院援青人才团队成立“走遍果洛医教结合公益行”推进协作组,联合当地相关帮扶专家,深入果洛多个乡镇进行多学科义诊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筛查,把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通常在周五,公益行团队集体下乡,在学校、福利院、县医院和下属乡镇卫生院等人群集中的地方进行义诊筛查。在学校,周五中午可以为下课的中小学生做筛查,下午放学时间早,还可以给接孩子的牧民们检查。

  上海援青医疗团队在班玛县吉卡乡开展义诊

  “乡里大山绵延,牧民同胞有的开摩托车要一两个小时到乡镇。果洛环境也很恶劣,经常大雪封山,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求医问药成了极其困难的事儿。我们希望能深入牧区,送医送药下乡,送到最后一两公里。关键时刻,让他们知道有我们上海曼巴(藏语‘医生’的意思)在。”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旭阳说,义诊的时间、地点选择也很有讲究,须尽可能扩大覆盖面。

  近一年来,“走遍果洛公益行”团队已完成17次巡诊,覆盖果洛州20个乡镇,发放累计5万余元的各类急慢性病基本药品和计生用品等,惠及全州4万余名群众和1万余名中小学生。其中,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及出生缺陷、聋哑、脑瘫等特殊患者近百人。

  王旭阳介绍,由于当地不习惯做孕前检查,高原缺氧又容易发生心肺疾病,所以先心病在高原发病率较高。针对发育畸形、先心病等可防可治的危重病,越早治疗越好。

  目前,筛查出的部分患儿通过各类公益基金和上海后方医院远程专家会诊,已确定治疗方案并在积极治疗中;部分患儿在州医院进行专科治疗;还有部分患儿将转诊到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进行接续手术治疗。

  “两小时医疗救治圈”挽救危急重症两百余人

  53岁牧民走过结冰的河面时不幸摔跤,站立困难,家属将其送往久治县人民医院急诊。拍片显示该患者左股骨粉碎性骨折,且曾有骨折病史,畸形愈合。县医院当即联系州医院,患者很快转入州医院外科病房,评估相关条件后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开始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19岁藏族小伙受伤严重,从下级医院转诊到州医院。医生诊断,他右侧股骨粉碎性骨折,左侧尺桡骨骨干骨折,颅内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颅底骨折,脑脊液泄漏,左侧上颌骨、下颌骨骨折,双侧上颌窦、鼻窦多发骨折。州医院迅即启动沪-果-青三地远程会诊,邀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共同参与,因地制宜选定手术方案,最终患者顺利出院。

  这些都得益于“两小时医疗救治圈”。自2022年8月起,州医院援青医疗队协同甘德、玛沁两县“组团式”医疗帮扶资源,汇集上海援青专家力量,通过州、县、乡、村四级联动,抢抓2小时黄金救治期,经过两年的努力,“两小时医疗救治圈”已初见成效,规范化的危重症救治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已抢救急危重症246人。

  周晓辉解释,县乡医院遇到难以处置的疑难杂症、危重急症情况时,通过电话联动,由120救护车把病患转诊到州医院进行救治,可以避免既往经长时间转送西宁、成都等地,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若病人不便转运,则由州医院“五大中心”医疗团队即时出诊,进行救治,有效提升了全州域危重急救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2023年8月起,中组部确定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牵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作为协作单位,以院包科共同援建果洛州人民医院。至今,该院在外科手术、急诊重症抢救、高危新生儿救治等方面取得多个“零”突破。

  作为州内唯一一家三级医院,果洛州人民医院通过“两小时医疗救治圈”和“走遍果洛医教结合公益行”,和9个县乡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共建州-县-乡三级紧密型医联体,不仅打通患者双向转诊流程,也将畅通医护人员进修学习的渠道。

  让新生儿洗个澡,从细节上改善就医服务

  2022年7月,上海援青干部朱鑫璞刚到玛沁县人民医院的时候深感震撼:门卫室仅有1名穿着隔离衣的护理人员在值守,房间里烧煤取暖,煤烟味呛人;走在医院里,鞋子上很快就沾满了尘土;挤过一楼二楼拥挤的就诊人群、爬上三楼来到办公室的时候,顿感头晕目眩、气喘不上、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

  两年时间,这里已经大变样。“在上海,要啥啥都有;来到这个地方,给啥啥都要。”作为玛沁县人民医院院长,朱鑫璞穿梭在医院里,脚步轻快,“这个输液室的皮椅可以躺平,是我今年1月从北京争取来的捐赠”“通过上海援青联络组,移动医疗一体车企业减免了150万”……

  他积极为医院发展要资金、要项目、要捐赠。投入2500万元援青资金的综合病房大楼正在建设中,即将成为果洛州第一家每间病房都可以洗上热水澡的医院。

  在这家医院出生的孩子,都会被献上一条哈达。有一次,朱鑫璞献哈达时发现娃娃捂得太紧,“打开襁褓,一股异味弥漫出来,头发像胶水一样黏在头皮上。”他意识到,这是因为当地医院没有条件洗澡,新生儿都是用湿毛巾简单擦一擦。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他决定建设新生儿洗浴室,配备热水器、热空调,台面铺设软垫,护士按照标准化流程为新生儿洗浴。家长虽不能进入,但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内部全景,靠玻璃还放置了温度、湿度监测仪。尽管看起来不算复杂,但热空调、新生儿洗浴室在果洛地区是很少见的。

  玛沁县人民医院,护士为新生儿洗浴

  朱鑫璞说,刚来的时候妇产科和外科混在一起,总共23张床位。如今妇科产科拥有独立病区和标准化产房,有19张床位。玛沁县人民医院分娩的新生儿,2年间从不足80个增长到200多个。

  高原缺氧,上下楼明显大喘气,为了减轻就诊人群痛苦,医院配置了全州医疗机构中唯一的一台自动扶梯。高原水质较硬,结石高发,医院里安装了净水器,无论医护病患都能喝上免费的纯净水。门诊室外的墙上有许多杂乱的脚印,有人吐槽“没素质”,朱鑫璞却注意到,脚印尖儿都是朝下的,一定是患者是站累了,习惯性地抬起一只脚靠墙站,于是在此增添一排座椅,患者们可以坐着候诊,墙上再也没有脚印了。

  角角落落都有变化在发生。“什么叫服务?我之前跟同事们说,要让当地同胞真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给他们带来的健康福祉,医疗技术有多高超,老百姓未必能完全体会,但住院能洗澡、上楼有电梯、免费喝上纯净水,这些他们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朱鑫璞说。

  服务之外,医疗技术、人才、设施设备仍然是核心。

  上海援青资金50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手术室,实现了神经外科、骨关节手术的“零感染”。帮扶以来,玛沁县人民医院累计引进、填补县域内医疗技术空白71项,其中新增26项临床检测项目,包括神经外科在内的一些高难度四级手术数量实现“零突破”。全院员工数量已经翻倍,重点培养出了神经外科、骨关节外科、麻醉科等紧缺人才;全院医务人员职称晋升人数达到61人,是帮扶前同期的8倍,其中产生了玛沁县历史上第一位主任医师。

上海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