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千秋一河大潮阔|博物馆、窑洞群落、实景演出……陕北这个小山村“有节目”

千秋一河大潮阔|博物馆、窑洞群落、实景演出……陕北这个小山村“有节目”
2024年08月15日 08:53 西部网

  8月13日,“千秋一河大潮阔”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榆林佳县赤牛坬村。

  西部网讯(记者 惠璇璇)“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伴随着高亢的陕北民歌,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在赤牛坬村拉开序幕。8月13日,“千秋一河大潮阔”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榆林佳县赤牛坬村,沉浸式感受陕北乡村生活的气息。

  晌午时分,位于黄河西岸的赤牛坬村是一番热闹的景象。以村落为舞台,用山峁窑洞做背景,将农具变成道具,150名演员身着陕北地区传统服饰,手握各式各样的农具,牵着自家黄牛、骆驼,从起伏的沟峁间缓缓走来。黄牛、纺车、石碾子是他们劳作时的工具,打夯、碾子、纺线、耕地播种是他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真实再现。

村民们在表演节目。村民们在表演节目。

  佳县坑镇党委书记贺建江告诉记者,这支演出队伍的成员,没有一名是外来的演员,全部都是当地村民,节目也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参演人员,每场都有25元的酬劳。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演4场,这也意味着,参演的村民当天可以获得100元收入。”贺建江称,演员队伍里,年纪最大的已有92岁。2016年以来,这里已经累计演出2800余场,村民通过演出年收入可达到8000元。农忙时下地劳作,来客时登台高歌已经成了当地村民的日常活动。

农耕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农耕博物馆里的老物件。

  此外,赤牛坬村里“藏”着的一座农耕博物馆也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这间博物馆设有工匠器械、度量衡、传统饮食、服装鞋帽等特色展馆20余个、展室68间,陈列展品15万余件,全方位展示了陕北的黄土文化和农民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

  “2006年,我们发现村民要将一些老物件,也就是农耕时期的一些生活用品扔掉,觉得很可惜,便进行集中收集。经过修复后又集中陈列,建成了今天的农耕博物馆。”贺建江称,博物馆的建设以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传统民俗为主题,一件件历史感厚重的农耕用具,向游客展示着黄河流域农业发展历程、农耕文明进程,也承载着黄土地儿女最初的记忆。

赤牛坬村窑洞群落。赤牛坬村窑洞群落。

  此外,赤牛坬村依托原有山形地貌,对村内破旧房屋和窑洞“修旧如旧”式的改建翻修,建成了600孔窑洞群落。“老窑洞”留住乡愁,焕发新生的同时也传承着许多历史的记忆。窑洞群落成为赤牛坬村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留念。

  贺建江说,赤牛坬村作为全国“四大枣乡”之一,过去,村民基本上都是以种植红枣、外出打工为生。近年来,当地不断挖掘和保护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把“乡土记忆”变为“致富资源”,这个黄河岸边的小山村摇身变成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基本实现了“村内无闲人,人人有事做”和“一人一技、一家一业”的新气象。天天有变化,年年有发展,真正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敲开“致富门”,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刘思雨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