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东北篇|东北全面振兴观察:改革创新释放东北全面振兴动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东北篇|东北全面振兴观察:改革创新释放东北全面振兴动能
2024年08月15日 15:46 新华社

  

  07:00

  共和国辽阔版图上,东北地区始终关乎国家发展大局。这里资源禀赋较好,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但“老、旧、沉”是很多人对它的固有印象。

  如何实现东北全面振兴?这片沃土给出的答案是:改革创新。

    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内,焊装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焊接车身(2022年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走进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重集团(黑龙江)专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专项产品加工、装配场景,但繁忙的加工现场却难见一线工人。

  图为一重集团(黑龙江)专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新华社记者唐铁富摄  图为一重集团(黑龙江)专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新华社记者唐铁富摄

  车间里,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AGV小车等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智能化设备台数占总设备台数的比例不低于70%。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一重集团走上高质量发展新路。

  图为一重集团(黑龙江)专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新华社记者唐铁富摄  图为一重集团(黑龙江)专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新华社记者唐铁富摄

  “老”,是东北的基座。“新”,是振兴的重要方向。

    7月16日,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J7智能工厂内,AGV搬运机器人搬运卡车等待下线。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碳纤维被大家称之为“黑色黄金”,被广泛应用在风电、光伏等绿电新能源领域。

  吉林化纤集团生产车间内机器繁忙生产。受访者供图  吉林化纤集团生产车间内机器繁忙生产。受访者供图

  吉林化纤集团是一家有着近60年历史的老国企,是聚焦人造丝、腈纶纤维等领域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近年来,该企业依托传统优势,着力发展碳纤维板块,逐步成为碳纤维领域的佼佼者。

  生产线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检查生产线工作状况,不时通过计算机控制平台调整生产线参数,一缕缕雪白的原丝,在滚筒型上“翩翩起舞”。

  在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原丝生产车间,企业员工查看产品生产质量。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在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原丝生产车间,企业员工查看产品生产质量。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吉林化纤集团碳谷公司副经理陈海军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集团公司是以碳纤维板块为重中之重。通过我们的革新,把产品做得性能更好。未来我相信在低空经济、风电领域,会有更好的应用。”

  这是2023年9月13日拍摄的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这是2023年9月13日拍摄的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既改造升级“老字号”,也加快培育壮大“新字号”。

  中建三局承建的沈阳航空航天城项目现场(2024年6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中建三局承建的沈阳航空航天城项目现场(2024年6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在辽宁省的西南部,有一座以石油、石化产业闻名的城市——盘锦。在这座东北小城里,“藏着”一家在光学镜头和对焦马达领域行业顶尖的企业。

  企业组建13年来,潜心创新,完成了“科技破壁”的壮举,解决了多项“卡脖子”问题,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与全面国产替代。2023年以来,中蓝电子实现了营收、产能、规模三个项目“翻倍式增长”。

  工作人员在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产品(2023年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工作人员在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产品(2023年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朱大鹏说,“东北积极培育代表新兴科技方向、引领产业发展的未来产业,为东北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放眼东北,各地正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批前沿的新技术破土而出——2023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16.0%、15.36%、22.9%,增速居全国前列。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2023年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2023年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电商产业园内,主播在手机前卖力地介绍家乡产品,仓储部紧锣密鼓地打包产品,物流车辆有序地进出。日均4000单呼伦贝尔特色产品从产业园出发,走进国内外购买者的家门。

  电商产业园网络达人在助农直播间推介本地农特产品。赵丹 摄  电商产业园网络达人在助农直播间推介本地农特产品。赵丹 摄

  呼伦贝尔电商产业园搭乘数字经济发展快车,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环境、专业的培训指导以及丰富的资源对接,吸引了14个旗市区的150余家企业入驻。“产业园建立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政府从政策引导、帮扶对产业园的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呼伦贝尔电商产业园总经理王斌说。

  电商产业园培训课程在青年人才夜校开讲。赵丹 摄  电商产业园培训课程在青年人才夜校开讲。赵丹 摄

  近年来,东北地区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倒逼改革加速。从鞍山市“千名干部进企业”听呼声、解难题,到丹东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群众办理服务兜底,再到沈阳市生态环境部门打破以罚代管,将“罚单”变“处方”,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不少企业和群众反映,如今的东北,“钉钉子、马上办”的举措越来越多,营商环境建设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在长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一名企业办事员在自助办理业务(2022年1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司晓帅 摄  在长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一名企业办事员在自助办理业务(2022年1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司晓帅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竞逐未来,广阔的东北大地积蓄全面振兴的力量,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

  货船在辽宁营口港码头装运粮食(2024年1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货船在辽宁营口港码头装运粮食(2024年1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编导:吴炜玲、何莉

  记者:唐铁富、马晓成、司晓帅

  赵泳、达日罕

  配音:胡函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中国产业园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