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乡村振兴“新”面貌丨食葵花开好“丰”景

乡村振兴“新”面貌丨食葵花开好“丰”景
2024年08月22日 09:49 央广网

  央广网阿克苏8月22日消息(记者丁安)新疆是我国农业大区,也是种粮大区、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林果生产基地。近年来,新疆阿克苏市坚持“稳粮、优棉、强果、促畜、兴特色”发展思路,聚焦农业农村重点任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8月20日,记者走进阿克苏市柳源镇祥和村村民杨魏种植的500多亩食葵地里,翠绿的叶片在微风中摇曳,宛如波涛起伏的海洋,向世人展示着丰收的希望。

村民杨魏种植了500多亩食葵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村民杨魏种植了500多亩食葵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今年我是第一年种植食葵,种植的是363这个品种,它的优势是颗粒大、品质好,市场认可度也高。”杨魏一边指着食葵花盘一边对记者说。

  一株株食葵挺拔生长,整齐划一,郁郁葱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杨魏介绍,食葵日常管理方便、生长周期短、产出效益好,6月种植,9月底就可收获。收获完以后还可以种植冬小麦,实现一块地两年三收。

食葵花海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食葵花海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2023年冬季,柳源镇祥和村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开展了多次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调整当地的种植结构,提高村民科学种植管理水平,杨魏场场不落。

  “我们这里主要种植棉花,一年只能种一季。冬天参加培训,技术人员给我们讲了种植食葵的优点,还有两年三收这个模式,我当时就心动了。”杨魏说。

  看准了种植优势和市场前景,杨魏和其他村民一样信心满满地开始种植食葵。但第一年种植也并非一帆风顺。

一株株食葵挺拔生长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一株株食葵挺拔生长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播种的时候很多苗都没有出来,我就在家自己做发芽试验,成功后就排除了种子的问题,又向技术员请教,发现是温度和湿度太高了。”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杨魏及时进行了补种,这才有了现在郁郁葱葱的食葵花海。

  长势旺盛的食葵层层叠叠、随风摇曳,远远望去,盛开的食葵花海犹如金色的海洋,成群结队的蜜蜂在无边无际的花海中深情漫舞。

杨魏向记者介绍食葵种植情况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杨魏向记者介绍食葵种植情况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我在地里放了50个蜂箱,每个蜂箱中有近2万只蜜蜂。”杨魏介绍,为了有效授粉,减少食葵颗粒的空壳率,提升饱满度,蜂箱会放置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看着花海,杨魏高兴地说:“现在我们主要做好追水追肥,按照目前的长势,亩产能达到200公斤。”

  依靠食葵增收的还有村里的群众,食葵田间管理可以带动200多人次务工。祥和村村民高新铭就是其中之一。

机械化田管方式让农业生产更便捷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机械化田管方式让农业生产更便捷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除了自己种植棉花,农闲的时候,高新铭就在食葵地里务工,每天能够收入200多元,一年下来至少可以增收1万余元。

  高新铭说:“不仅能够增加家里的收入,还能学习一些食葵的种植管理技术,明年我也打算种食葵。”

种植户在小米地里察看小米长势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种植户在小米地里察看小米长势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在柳源镇,当地村民种植的小米也即将收获,沉甸甸的谷穗在田间随风摇摆。小米、食葵等特色农作物种植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阿克苏市在延链补链方面也下足功夫,做优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

  在阿克苏市依干其镇良种库木克什拉克村的新疆尖下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员工亚森·斯依提正在驾驶叉车转运生产好的瓜子。

新疆尖下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新疆尖下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占地面积30亩的新疆尖下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0年,共有厂房5栋,总投资4000万元,是一家集坚果炒货食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地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一个典型的乡镇企业。

  企业负责人杨光说:“我们现在主要加工核桃、马牙瓜子、原味花生等10余款产品,通过阿克苏地区20家专卖店、天猫、京东等线上旗舰店和全国各地代理商等渠道销往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70多个省市,产品供不应求。”

  企业现有生产线4条,仓储能力达5000吨,还有冷库1000吨。依托良种库木克什拉克村距离阿克苏市区较近的位置优势,企业2023年加工坚果4000吨,实现产值6500万元。全疆90%的马牙瓜子都在这里加工。

新疆尖下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新疆尖下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杨光向记者介绍,马牙瓜子是食葵的一种,因为皮薄细长,大如马牙,被称为“马牙瓜子”,其油脂量更低、口感酥脆、香气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

  企业寻求扩大规模、便于生产,村委会希望村民能够在发展好林果业的同时又能稳定增收,很快,双方在良种库木克什拉克村实现了双向奔赴。

  “企业生产旺季能够带动我们村的农闲群众15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在3万元以上。”阿克苏市依干其镇良种库木克什拉克村党支部书记阿布都拉·艾合麦提说:“企业的生产旺季刚好是林果业的农闲时节,村民忙完地里的农活就可以进厂打工,收入最高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收入七八千元。”

瓜子产品品种多样,深受消费者青睐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瓜子产品品种多样,深受消费者青睐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不仅如此,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阿布都拉·艾合麦提介绍,每年光是将村委会闲置厂房租赁给企业的租金就高达15万元左右。

  今年,企业又投资1300万元引进仓储设备1套500吨,新增1条核桃加工生产线,加工量可达1500吨,设备已基本组装完毕,10月可投产。目前,已签订协议收购核桃800吨,产值可达3000万元,增加就业50余人。

  “生产线上一部分的设备都是定制的,今年我们计划申请15项专利技术,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杨光信心满满地说:“未来我们将大力发展订单式种植和加工,带着农户科学、规范化种植,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擦亮产品品牌,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品尝到阿克苏市优质的农产品。”

员工亚森·斯依提正在驾驶叉车转运生产好的瓜子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员工亚森·斯依提正在驾驶叉车转运生产好的瓜子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今年37岁的亚森·斯依提是良种库木克什拉克村村民,自从新疆尖下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村里建起了瓜子加工厂,他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一年前的他还因为没有专业技术而在阿克苏市周边四处打零工,工作地点、时间和收入都不稳定。

  “我在企业参加了技能培训并顺利获得了资格证书,主要负责开叉车,一个月工资6700元。”亚森·斯依提笑着对记者说:“公司离我家只有七八百米的距离,过年过节还有福利,今年过年我还领到了500元的奖金,我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我要努力工作,让企业发展得更好,我相信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阿克苏市农业农村局介绍,今年上半年,阿克苏市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运行良好,规范运行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91家(不包含棉花加工类),其中精深加工企业33家。上半年,完成精深加工39.29万吨,新签约农副产品加工类项目7个,其中亿元以上6个,签约金额10.55亿元,到位资金1.93亿元。

  乡村产业兴旺、群众安居乐业是如今阿克苏市的生动写照。

  通过推进林果优质高效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阿克苏市持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具有阿克苏市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农业增效、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新疆食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