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多年来,常州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把民生实事项目摆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推进改革,解决难题,努力把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里去,让广大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一棵枇杷树”
民生无小事 细处见温情
常州,是万亿之城,也是幸福之城,处处充满温情。
在常州天宁区茶山街道清凉新村,一棵枇杷树,拦在两楼房的路中间,显得突兀而“格格不入"。
朱奶奶家门前的枇杷树
2021年下半年,清凉新村第二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了解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实际需求。家住清凉新村59栋的朱奶奶得知来意后,直截了当地说:“我不要改造,你们走吧”。
后社区干部多次上门,了解到,朱奶奶拒绝改造的原因是,担心家门口的枇杷树被砍掉。这棵枇杷树是当年她和丈夫一起种下的,寄托了她的思念。
由于枇杷树存在影响出行、遮挡阳光等问题,社区干部与设计单位反复磋商,调整优化设计方案,并召开居民恳谈会,做通居民的思想工作,让朱奶奶的枇杷树得以保留。不过,考虑到出行和采光的问题,社区把枇杷树缩小了树池,整修了树冠。
“非常感谢他们在改造中帮我保留了枇杷树,现在门口更开阔了,环境更好了,我老来最开心的事,就是和老邻居在枇杷树下聊聊天。”对于社区干部的努力,朱奶奶看在眼里,暖在心头。“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这是一场更大范围的群众工作,只有跟居民们面对面、心贴心,妥善处理好多方利益诉求,才能让老百姓满意。”茶山街道宣传委员臧煜说。
这棵树见证了居民朱奶奶与丈夫几十年的风雨同舟,也是常州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缩影。
老旧小区加装新能源充电桩
老小区改造连着民生、牵着民心。近年来,常州加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坚持从群众最关心关切的问题做起,精准、精细、精微服务,让无数居民享受到“焕新小区”的宜居生活。
居民用上加装电梯
今年,常州将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9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36个,完成农村住房条件改善1.5万户,让居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笔停车费”
立足“小切口” 破解“大难题”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车辆保有量增加,停车问题日益明显。然而今年,同济中学的家长们,接娃停车有了新体验。
“以前来接孩子都要在这边堵很久,现在停在学校停车场,接完孩子立马就能开走,非常方便。”同济中学学生家长纪女士说。
同济中学地下接送中心共享停车场位于学校南侧负一层,2024年1月底正式运营,共有车位115个。为充分发挥学校公共资源利用率,该停车场采用全天候开放共享,最大限度满足周边市民停车需求。
“我们这里所有车辆停车半小时以内免费,全天连续停放封顶15元。”该停车场负责人王仕超介绍,停车场安装人脸识别安防系统、热成像双光谱测温网络摄像机,交通标线、人行通道等也都标识清晰,保证学生安全。
停车事虽小,却是大民生。近年来,“停车难”“停车贵”成城市通病,常州市通过多部门的协同作战,通过推进停车资源开放共享、盘活闲置用地、提升停车信息化应用、推动“先离场后支付”无感停车智慧场景应用等举措,逐渐探索出一条破解新路径,把“停车小事”办成了“暖心实事”。
今年以来,常州新增8494个公共停车泊位;1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车位共享;19所老城厢学校提供车位1235个;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停车场收费标准降幅从20%到91%不等。
停车难的破解是常州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一笔。近年来,常州高质量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打造“乐享园林”活力空间;推进“厕所革命”,建成二类以上标准城市公厕200座;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建成980个达标小区……
对于城市的变化,常州百姓感受明显。这也折射出城市管理的理念: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什么、推进什么。在百姓关心的民生领域,痛点、难点就是发力点。
“一座幸福城”
以人为本 打造幸福常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
纵观改革举措,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多年来,常州全面做好“常有善育”“常有优学”“常有健康”“常有颐养”“常有安居”“常有众扶”六个“常有”民生名片,每一处细节里的“温度”汇聚起新的“高度”,让人们触手可及家门口的幸福。
常州的幸福感,来自食有所依、老有所养。今年,常州开始施行老人助餐补贴同城共享,“人户分离”的老人跨县(区)也可以享受到助餐补贴,此举为全省首创。去年,常州为15.8万名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等居家上门服务。
常州的幸福感,来自幼有善育、不负所托。常州在全省率先发布“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南”,并逐步出台儿童友好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建设指引。目前,全市已完成53个儿童友好重大项目,建成33个儿童友好社区,32个儿童友好学校。
常州的幸福感,来自用力打拼、用心生活。常州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以人才公寓建设为“小切口”,做好引才聚才“大文章”。今年上半年,常州引进各类人才53084人,同比增长1.62%。近三年,常州年引进人才超10万人。
在这座飞速发展,始终重视民生细节的城市里,一些为城市默默付出的人群,也在与城市双向奔赴着。
一座座驿站在“热辣滚烫”里为户外劳动者送上清凉
每到夏季,装满矿泉水的爱心冰柜便出现在龙城街头
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颗粒度”,源于办好一件件民生小事。“为民办实事”已经成为常州每年最重要的事项之一,越来越多的改革探索创新,破题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民生实事赢得更多“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