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外国青年三里屯当志愿者火出海外

外国青年三里屯当志愿者火出海外
2024年08月25日 10:59 北京青年报

  志愿者定期在服务小屋开展文化交流推广活动

袁乾铭在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小屋前为开门做准备工作袁乾铭在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小屋前为开门做准备工作

  最近,在三里屯太古里南广场,一支由外国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火”了。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很多外国友人转发了他们的照片,甚至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组织机构、驻外使馆为其点赞。随着144小时免签政策的实施,近期北京街头的外国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这些外国志愿者用他们的热情和服务,为外国友人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打通了他们在北京旅游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值守小屋提供指路等服务

  8月22日13时,三里屯附近熙熙攘攘,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游客来来往往。在太古里南广场东南角处,一间橙色边框的透明小屋张贴着花哨的图片和中英文说明,吸引了不少过路人的目光。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靠近小屋,盯着上面的内容仔细阅读,还有人拿出手机对着上面的二维码扫描、拍照。

  不久,两名外国志愿者来到小屋前,熟练地开门,将桌椅等用具搬出,还没等他们收拾妥当,已经有不少人上来求助。“你好,我想问一下最近的厕所在哪里?”“Hello!Wouldyoutellme……”两名志愿者停下手里的活儿,开始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这个小屋是刚刚设立不久的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小屋。

  来自印度的小伙子AditRastogi是国际青年志愿服务队的主力,在对外经贸大学读博士。2023年5月1日,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后,他第一时间加入,之后基本做到了逢活动必到。“我在印度也参加过很多志愿活动,我上中学的时候去印度的养老院做过志愿者,还去孤儿院当老师教孩子们学习英语。”AditRastogi说。

  加入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之后,AditRastogi参加了很多场志愿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前往老年家园。7月25日,国际志愿服务队的部分志愿者来到三里屯老年家园,在那里陪老人聊天,学剪纸艺术。“可以陪老年人度过快乐的一天,我很高兴!在我们国家,大部分老年人都容易感到孤独。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对老年人更友好、更亲近,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让老年人知道我们一直跟他们在一起。”

  来自阿尔巴尼亚的姑娘BrikenaLena正在对外经贸大学读硕士。刚刚加入国际志愿服务队两个月的她,对于志愿服务很热心。前不久,她组织了一场文化志愿活动,向三里屯当地的居民和外国游客介绍巴尔干半岛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很多中国人对阿尔巴尼亚还不太了解,它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就在意大利旁边,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阿尔巴尼亚。”

  从去年5月1日成立国际志愿服务队,到今年7月20日,三里屯国际志愿小屋正式对外试运营,这支国际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有来自中国、埃塞俄比亚、老挝、巴西、印度、越南、韩国、巴基斯坦、加纳、尼泊尔等国家的41名国内外志愿者。其中,外籍志愿者达到了17人。“这些志愿者是我们从中国卢比荷商会、中国法国商会、三里屯街道商会等辖区商会,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外籍毕业生招聘会、北京语言大学招聘会,朝阳区的外籍人员社群、留学生社群、归国留学生社群及志愿北京等招募渠道挑选的,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服务技能的人员。”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队长袁乾铭介绍说,平时队员们分组参加志愿活动,每天14时至17时在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小屋值守,遇到重大志愿服务活动时则全员全天上岗。

  为周边社区提供公益语言课程

  “现在三里屯的日均客流量在5万到8万人次。随着144小时免签等政策的推出,来这里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三里屯街道工委副书记白少飞介绍,赶上节假日或者工体球赛期间,三里屯的客流量可能会飙升到12万到15万人次,外国游客占比十分之一左右。

  成立至今,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共开展34场服务活动。这里面,既有围绕外交国际赛事活动展开的“高大上”志愿服务,如国际文化交流、国际商业交流等,也有针对三里屯当地百姓展开的“接地气”类服务,如“中国故事的三里屯讲述人”“三里屯国际志愿桥梁计划”“文化熔炉·国际文化工作坊”等,中外志愿者们不仅与辖区学校合作开展语言实践课程,为青少年交流和商户合作提供公益语言课程,还深入社区治理,为特殊人群和老年人送去关爱和支持。

  “前两天,有一个外国游客来找我们,他很着急,说找不到自己的酒店,我们帮他联网后,查到了酒店信息,帮他下载了打车软件,还教了他怎么样叫车、付钱。”BrikenaLena说,很多外国游客在北京待一阵子后都会感叹,这里的生活很方便,他们需要的只是有人告诉他们如何使用那些软件工具。

  国际志愿服务小屋对外运营后,每天来寻求帮助的中外游人很多,大部分人的求助都很具体,“很多外国人都会来询问支付或者网络连接方面的问题。”袁乾铭说,为此小屋特别设置了WiFi,可以供游客联网查询。志愿者们还深入周边摸清了ATM机的位置、网络运营商的分布等各种信息,以便在提供帮助时做到胸有成竹。9月初,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在京举行。这几天,志愿者们正忙着为此做准备。峰会期间,他们计划在三里屯地区展示非洲文化和风景,现场带领中外游客做手工。

  别看这支国际志愿服务队成立时间不长,他们的目标却不小,“‘AnytimeAnywhereAnyone’未来我们希望能做到随时、随地为任何人提供帮助。”袁乾铭说,“三A”既是志愿者们对随手公益的规划和理解,也是共同奋斗的目标。据统计,国际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共服务群众3500余人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自7月20日正式对外试运营以来,三里屯国际志愿小屋日均服务20-30位国内外友人。

  巧妙化解中外球迷摩擦

  国际志愿服务队里也有很多中国志愿者,他们大部分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文。来自沈阳的杨添贺目前正在国外留学,利用暑假闲暇时间,他来三里屯参加了志愿服务。“在这里可以和很多外国友人交流,还可以帮助很多人,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既然有可以说英语的中国志愿者,为何还要吸引外籍志愿者加入?袁乾铭介绍:“志愿服务是不分国界的,很多在北京生活的外国人也有参加志愿服务的需求。而且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外国人帮助外国人的时候会有一些天然优势,比如更能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也更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袁乾铭举了一个例子,前阵子工体有球赛,客流量非常大,一位中国球迷和外国球迷在路口因骑车发生了摩擦,恰好被国际志愿服务队的巴西小伙儿看到了。他很快安抚了被擦伤的外国球迷,帮助双方达成了和解,还和外国球迷成了朋友,这种“同在异乡为异客”的感受,在解决一些问题时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通过志愿服务爱上中国文化

  通过在中国的志愿生活,很多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最好方式就是融入当地人的生活。”AditRastogi说,通过这些年在中国的生活、学习,尤其是这一年的志愿者经历,他已经深深爱上了中国文化,希望未来能一直在中国生活下去,“我想通过我们的志愿服务,为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和国际人士建立一个更好的交流社区。”

  “我爱北京,我总是跟阿尔巴尼亚的朋友和每个人说,我爱北京!这里的文化让我着迷!”BrikenaLena说,自己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帮助,这让她很开心。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颜芯洁目前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她说:“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能让外国人知道,即使在异国他乡,还有一群很热心的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人可以帮助他们。”

  延伸

  创新性推出国内首个AI国际志愿者Alice

  除了不断壮大的中外志愿者队伍,国际志愿服务队还在推进志愿服务数字化建设。近期,他们创新推出了国内首个AI国际志愿者Alice。在三里屯国际志愿小屋的玻璃窗上,有一张大幅海报,一个留着短发、身着白衬衫的AI数字人在海报最显眼的位置,她就是“ALICE”,旁边介绍写着:爱丽丝-24小时全时服务助您在北京尽享美好生活。

  有了Alice后,三里屯的国际志愿服务真正实现了“AnytimeAnywhereAnyone”,市民游客只要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后,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国际志愿服务。北青报记者扫码添加Alice后,输入“如何打车”,Alice列出了在北京打车的三种方式:路边招手、打电话叫车和使用手机应用,每个方式后面有简单的操作说明。输入“朝阳区有什么好吃的”后,Alice列出了北京烤鸭、火锅、国际美食、小吃等选项,还有一些简单的推荐,如全聚德、便宜坊,还有“别忘了尝试一些地道的小吃,比如炸酱面和豆汁儿”等提示。

  袁乾铭介绍,Alice熟练掌握了五十九种语言,可以用不同国家的语言讲述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故事。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或语音交互,选择自己的母语与Alice交流对话。Alice还可以提供公司运营咨询、公积金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信息,以及国籍变更、永居办理、暂住证申请、个人所得税问题、社会保险事宜等咨询服务。“目前,Alice仅支持网页端和微信小程序端使用,未来我们还会推出实体机器人,进一步提升其功能。”

  对话

  引导在京外国人融入本地解决旅游生活的实际需求

  对话人:三里屯街道工委副书记白少飞

  北青报:为什么要成立国际志愿服务队?

  白少飞:大家都知道到海外服务的国际志愿服务队,但社区化的国际志愿服务队很少见。现在我们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在这种新的发展格局之下,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来到北京,他们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停车、购物、就医等等,有大量的咨询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引导在京外国人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交流方式,能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这些外国志愿者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有主人翁的感觉。

  北青报:为什么选在三里屯设置国际志愿服务小屋?

  白少飞:自144小时免签政策实施以来,三里屯地区乃至整个朝阳区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打通外国人在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什么是三里屯来做这件事?三里屯地处第二使馆区,国际化氛围浓厚;三里屯的商业和文化气息足,吸引外国游客来这里打卡;北京在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朝阳是主承载区,而三里屯作为核心商圈当仁不让地主动承担起了这个职责。这一个多月的运营证明,小屋的确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北青报:在没有这支国际志愿队伍之前,我们针对外国人的志愿服务是怎样开展的?

  白少飞:之前大多数还是以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来开展的,或者在一些外企成立有包括外国志愿者在内的队伍。现在我们是两手抓,一手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一手抓国际志愿服务,以这两个为抓手来促进整个志愿服务的开展。

  北青报:成为国际志愿者有哪些要求或者门槛吗?

  白少飞:总体来看,志愿服务是没有国界、没有门槛的,只要你有一颗热爱志愿服务的心都可以成为志愿者。不过,为确保国际志愿服务队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参与报名的志愿者需接受关于中国文化与历史、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国际志愿服务实务、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社区服务与参与、应急响应与安全、个人发展与领导力培训。此外,我们还通过使用北京市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规范记录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培训历程、服务记录等。为每位志愿者配备服务记录本、购买志愿服务时段保险,制定岗位运维任务清单,并定期对志愿者的表现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北青报:对国际志愿服务未来有进一步规划吗?

  白少飞:随着这个阵地的建设,我们希望商圈的店员、物业服务人员等,未来都可以纳入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伍,实现双向打通,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志愿服务,反过来给他们做一些外语、礼仪方面的培训后,他们也可以成为志愿服务的一部分,大家一起“讲中国故事,传中华文化,促国际交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AI国际志愿者Alice的服务能力。此外,希望通过志愿服务为中外企业提供“出入海”方面的一些国际志愿支持,进一步建立国际志愿公益人才库。我们希望通过这支国际志愿服务队伍擦亮对外交流窗口、丰富志愿服务端口,解决国际友人在京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让“他乡之客”转变为“故乡之人”。

  本版文/本报记者赵婷婷

  摄影/本报记者袁艺

  责任编辑:朱佳琪(EN042)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