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56年扎根北疆,一位草原工作者的“绿色坚守”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56年扎根北疆,一位草原工作者的“绿色坚守”
2024年09月06日 09:08 央广网

  央广网呼和浩特9月6日消息(记者刘晓祺 见习记者邵玉琴)夏末秋初,秋雨绵绵,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烟雨空蒙。

  9月3日上午, 跟随“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记者走进大青山下的蒙草草业中心。

蒙草草业中心草籽标本(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蒙草草业中心草籽标本(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

  绿色的草坪、高大的芦苇、繁茂的花草;荒漠化草原修复、矿山修复、废弃地生态修复以及汇集各地的草籽标本,这里俨然是一座花草的博览园,微缩的生态修复展示区,中国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

  在这个集种业应用研究、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试验、生物多样性实践于一体的科研中心,记者们聆听一位草业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近半个世纪的动人故事。

  20世纪七十年代,对于很多北京知青来说,返城是他们的梦想。而同样是北京知青的她,毅然选择留在条件艰苦的内蒙古草原。

  从北京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从海拉尔到呼和浩特,她像一朵山丹花,将自己的青春绽放在广袤草原,越开越灿烂。她似一棵羊草,扎根边疆,越扎越深。

  她就是内蒙古草原勘察规划院退休干部邢旗。

邢旗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邢旗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

  76岁本该是儿孙绕膝享天伦,可她依旧奔波在内蒙古北疆的生态一线,用辛勤浇灌着一株株倔强的小草,为北疆亮丽风景线增光添彩。

  退休不退岗,余热映初心。

  “每次打电话给她,不是在项目施工一线就是前往调研的路上。”谈及邢旗,内蒙古蒙草集团副总经理陈睿珏心中充满了敬意。她告诉记者,邢旗现为蒙草研发中心技术带头人,依然在为中国草业贡献着老一代草原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理解草原对于牧民及生态体系意味着什么,所以保护草原、建设草原是我一生的追求。”邢旗说,她一生研究草籽,自己也像一粒生命力旺盛的乡土种子,一旦落地,就要生根发芽。

  邢旗是一位出生于北京、成长于北京的蒙古族姑娘。20世纪60年代,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高中毕业的她插队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旗,她扛过锄头种过地,有过基层生活的阅历,受过艰辛的劳动磨炼。

  “五年与农牧民朝夕相处,我爱上了这一片草原,留恋草原上的人们。”邢旗说,1973年,面对北京名牌大学的召唤,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专业,从此与草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邢旗深入草原研究退化草原生态系统修复(左二)(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邢旗深入草原研究退化草原生态系统修复(左二)(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从内蒙古到全中国,内蒙古草业、乳业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声名远播,成为两张“金字招牌”。而成绩的背后,凝结了无数草原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科技人员得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邢旗一直践行的人生目标。奋战草业战线40多年,她几乎走遍了内蒙古草原。就连新疆、西藏、青海等地,也留下她的身影和足迹。

  在呼伦贝尔工作期间,邢旗主导研究了“农区种树种草养奶牛”项目,指导农牧民种草、种青储,提高奶牛产奶量。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设置了草原资源现状调查和动态变化研究等方面的项目,邢旗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部委下达的“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等。

扎根牧区做科研(右一)(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扎根牧区做科研(右一)(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草原有难以想象的艰苦,有芳草碧连天的美景,还有能随时调节心情的各种野生动物的陪伴。

  常年背着仪器奔波在广大牧区,邢旗和科研工作人员克服了道路的艰险不畅、戈壁大漠的灼热焦渴,还有饱受虫蚊的叮咬……完成多单位、多学科的合作项目,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多项大奖。

  邢旗说,通过草原工作,让她对草原的价值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对草原保护的使命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占内蒙古全区国土面积的74%、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了生产资料。

  然而,随着草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草畜矛盾逐渐凸显。当然,引发草原生态变化的不仅仅是过牧,还有北方常年干旱带来的水土流失以及草原开发利用下生态恢复的叠加压力。

  2000年后,我国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先后启动了生态建设重大工程。

  为了破解这一生态难题,求解草原恢复“良方”,国家多个科研院所与内蒙古草原、草业科技工作者携手书写绿色答卷。

  邢旗组织团队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重大生态工程规划、方案编制、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农牧民等一系列工作,并为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等高新技术手段结合地面调查,摸清了内蒙古12个盟市103个旗县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家底,并对全区33个牧业旗县7.5亿亩草原的饲草储量进行监测预报。

  草原不仅要保护,还要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草原生态平衡。针对牧区草原退化、沙化现状,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提出了在家庭牧场进行草原合理利用和科学载畜的研究课题。用大量数据总结了草地合理利用的示范模式,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区30多个旗县。

家庭牧场修复前后对比(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家庭牧场修复前后对比(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党中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来,邢旗带领团队开展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生态牧场建设、应用高精度遥感数据监测草原等方面的试验示范,同时还承担了草种采集、草种资源圃建设等工作。

  几年间,邢旗承担了14项国家、自治区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总结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撰写了多篇论文,编制了国家、行业、地方的技术标准,申报了多项专利。

  记者了解到,二十多年来,仅内蒙古蒙草集团参与的国土绿化总面积达3200万亩,包括沙地治理、草原及矿山修复、城市景观绿化……

  “我已年逾古稀,但保护草原、建设草原的初心未变,在草原上奔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邢旗说,看到修复后的草原重新披上绿装,看到牧民群众因生态好转露出的欣喜笑容,她特别有成就感,这意味着我们在向“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邢旗说,绿色是人间最美的底色,也是北疆儿女拥抱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希望。

内蒙古北京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