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长白时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

【地评线】长白时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
2024年09月06日 09:59 中国吉林网

  北京时间9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上,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我国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项,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成立于1950年的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是在灌溉、排水、防洪等领域进行科技交流和应用推广的专业类国际组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从入选的38项遗产来看,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

  驻足回望,在数千年的治水实践中,中国人民建造了众多水利工程和设施。这些灌溉工程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当今灌溉农业发展依然有着巨大贡献和启发价值。众所周知,广东佛山的桑园围至今仍是围内顺德、南海两区的防洪保障。再比如,浙江龙游的姜席堰、山西洪洞的霍泉等等,至今也都有着水能利用、城乡供水之效。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些灌溉工程遗产,近年来,多措并举下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也都在绽放新的时代光彩,更好地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记述古老灿烂文明同时也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就。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经历五千年沧桑变幻却始终一脉相承,就与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这些留存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也有助于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也有助于让更多人们了解中国深厚而丰富的灌溉历史文化,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这也鞭策着我们,要持续挖掘文化资源,讲清楚中华文明和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厚底蕴和发展逻辑,不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林溪)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