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二十四节气丨白露至天渐凉 秋高气爽丰收忙

二十四节气丨白露至天渐凉 秋高气爽丰收忙
2024年09月07日 20:00 中国吉林网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北京时间9月7日11时11分将迎来白露节气,标志着仲秋的开始,节气意义上的“秋高气爽”依序而至。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礼记》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露从今夜白,夜自此日凉。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白露至天渐凉,秋高气爽丰收忙。

  白露三候,自然之歌。节气,人类总结大自然特殊时间节点特征的结晶。我国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鸿和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飞,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百鸟开始储存干果以备过冬。候鸟在四季更迭、万物消长中顺势生长,为下一场生命轮回积蓄力量。白露三候描述了鸟类活动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适应行为,展示了季节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这些观察和记录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折射了古人朴素的物候科学研究,今天依然有着很好的启迪意义。发现生物特点,研究气候特征,总结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发现其中规律,成为农耕文明时代的大自然教科书。

  白露民俗,农耕文化。如果说,白露三候是对气候与生命规律的探索与总结,那么,白露民俗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结晶。收清露,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饮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另外,还有吃番薯、啜米酒、祭禹王、吃龙眼、十样白、秋社等等。每一个民俗的背后都寄托着农耕时代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每个民俗的形成都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历史的洗礼、时间的沉淀中形成。民俗里面,有文化之根、精神之魂、情感之源。

  白露农事,农业经济。白露垂秋夜微凉,岁稔年丰稻飘香。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粱和大豆,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华北地区,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开始进行收获;秋收的同时,还得抓紧送粪、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好种麦的准备工作;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地区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华中地区,抓紧时间收割迟、中水稻,夏玉米也开始收获了,棉花也分批采摘,晚玉米得加强水的管理;黄淮、江淮及华南等地要抓住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等等。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白露时节,田野飘香,正是秋收大忙时节,农业经济,秋粮生产,一年关键。

  白露文化,诗词灵动。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白露,名字美,天气爽,丹桂香,秋色宜。白露诗词文化,灵动、优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景美人美。“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漫天愁思,飘然而至。还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消磨暑,丹枫点画秋。”“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风。”等等。这些诗句给我们雕塑了白露之美、白露之情、白露之神韵,中国文化中的自然、万物、人情在白露节气中融合升华,展现中国独特的节气文化艺术之美。

  白露至,天渐凉,地飘香,心清爽。天清气爽,田野飘香,情思激荡。白露秋意浓,丰收共情长。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秋风不燥,白露爽润,岁月静好。白露,收获自然之美、丰收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之美。人与自然互动交响乐章悠扬。(殷建光)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诗词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