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700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每一位都是六边形战士

700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每一位都是六边形战士
2024年09月08日 00:00 北京青年报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在9月4日至6日举办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有一批时刻面带微笑的青年志愿者们,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背景和专业服务,成为峰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届峰会期间,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20所高校的700名志愿者参与到69个岗位服务中,主要提供咨询引导、语言翻译、讲解展示、媒体服务、交通协助等服务。其中,超30%志愿者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同时,拥有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相关语言专业背景。他们秉承着热情、专业、自信、奉献的精神,用微笑,再次在世界舞台擦亮北京志愿服务这张闪亮的“金名片”。

  据了解,为满足多语言专业服务需求,前期,北京团市委深入高校调研摸底。在志愿者培训过程中,对课程做了进一步优化设计,不仅开设“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的北京实践经验解析”“大型活动应知应会”“礼仪训练”等实践类课程,而且增设“国际经济形势”“新闻媒体与应急处置”等提升课程,激发志愿者在服务国家发展中强本领、长才干,以热情的服务、自信的微笑,彰显青年一代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挺膺担当,为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志愿者的青春力量。

  多面

  展现专业能力服务四方宾朋

  服务于本次峰会的志愿者在与外宾交流时,能够开展多语言服务成为让人惊艳的一幕。

  北京外国语大学志愿者曹艺馨的岗位位于新闻中心一层的综合服务台,这里每天为来自国内外的新闻媒体工作者提供多语种的接待引导、信息咨询、资料发放、翻译等服务。虽然已经熟练掌握了英、西两门外语,面对很多媒体设备的专有名词,曹艺馨还是认真做足了功课。在曹艺馨看来,综合服务台就像一个窗口,哪怕外国友人来咨询一个转换电压的充电插头,能热情、快速地为他解决问题,也能体现出中国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友好之情。此外,曹艺馨还详细查阅了关于非洲的资料,并通过观看非洲纪录片,去了解非洲、理解非洲、认识非洲。就像这个六边形的综合服务台一样,不只是曹艺馨,很多志愿者都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峰会中的一个个多面的“六边形战士”。

  北京语言大学王诗然服务于城市采访岗位,负责联系国内外记者,并将他们带去不同场馆进行采访。确认采访时间地点、通知记者上车点位、发放调节同传器是她每天的工作内容。“每名记者都有自己的需求,我们就需要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才能协调好整个采访环节。”王诗然说道。在结束自己的岗位服务后,王诗然又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参与到非遗展示区、CAVE8K沉浸式互动体验区的志愿服务中,脚步始终没有停下。

  在峰会期间,有这样一幕:两位坐在邮政纪念品和文创展台前的外宾身边,围着好几位国内外记者在进行采访,一旁还有几位志愿者在帮忙维持秩序。外宾为什么坐在文创展台前?实际上,这是志愿者们为他们提供的一次暖心服务。

  “当时有两名外宾来找我们问路,我们对路线不是很熟悉,而邮政展台距离服务台有大约500米的路程。看到其中一位外宾拄着拐杖,腿脚不是很方便,我们便搬来椅子让他们先坐下,由我跑去服务台帮忙确认信息。”北京大学志愿者许政哲告诉北青报记者,最终通过5名志愿者的配合,顺利帮助外宾解决了问题。

  作为临时被指派到邮政展台的志愿者,光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远远不够,面对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如何熟记产品的内容及文化背景让许政哲颇费了一番脑筋,“我先是跟着邮政工作人员把所有产品的内容含义记了一遍,有时候也会和其他志愿者相互提醒。”在自己的努力下,上岗第一天,许政哲就基本记下了全部内容。

  服务于企业家大会的北京交通大学志愿者郭晨,这次的主要任务是为南非代表提供引导服务。为了更好地完成志愿工作,她早早地实地勘察会场、熟记每个点位,了解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面带微笑,恰当的身体语言和手势指引,如何保持适当的节奏让对方能够舒适地跟随——看似简单的接引工作,郭晨也提前做足了功课,“起初外宾的语速之快让我应接不暇。慢慢地我学会了适时请求他们放慢速度或重复,逐渐适应并找到了交流的节奏。”在郭晨眼里,这是一个多面性的实践场,只有具备全方位的素质,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交融

  体验传统文化展现科技发展

  在本次峰会中,很多特色展区各具亮点,吸引路过的媒体记者和参会嘉宾流连驻足。

  在非遗景泰蓝展示区,展柜里摆放的平安扣、比翼和睦瓶等独具特色的精美工艺品引得外媒记者纷纷赞不绝口。“掐丝珐琅这种工艺是舶来品,传入中国后发展得更成熟了。因此英文翻译是采用法语单词cloisoneé而不是中文直译。”面对一位来自洪都拉斯的外媒记者对于掐丝珐琅为何不是从中文直接音译的疑问,北京交通大学志愿者郭小燕用一口流利的法语向她解释原因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参观结束时,洪都拉斯记者还夸奖了郭小燕专业全面的知识和热情友好的服务,并向她学习了好几遍掐丝珐琅的中文读法。

  “第一天上岗时,我发现前期接收到的文件资料不足以支撑我们跟外媒记者详细介绍景泰蓝和掐丝珐琅具体的背景知识。”面对挑战,郭小燕选择迎难而上,“我在接待的间隙不断总结经验,抽空查阅、背记专有名词,迅速调整状态,让自己的服务变得更好。”

  位于国家会议中心一层的裸眼3D大型展台同样备受关注。展台由三块一人多高、相互垂直的LED屏幕组成,展示着会徽、地球和丝带、中英法三种语言的活动名称三个动态场景。“首先请允许我为您介绍这台裸眼3D装置,请您移步至此进行观测。这台装置采用内折角技术,让人的左右眼分别接收来自不同角度的光源,从而使大脑构建出一幅3D图像……”中国人民大学志愿者张轩铭操着流利的英文侃侃而谈,向围观的外宾们介绍裸眼3D展台的工作原理和文化内涵。上岗前,张轩铭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口语练习和紧急情况预演,确保正式接待时能够流畅地解答外宾的疑问,万无一失。

  “太不可思议了!”在AIGC互动体验区,时常能听到外媒记者这样赞叹。AIGC平台是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集合了文生文、文生图片、文生视频、文生音乐、文生PPT和文生数字人六大功能。“我接待的第一位外媒记者来自塔吉克斯坦,我发现他对文生音乐的功能特别感兴趣,就主动邀请他讲几个关于他对家乡印象的关键词,现场生成了一首关于他家乡的音乐。他当时特别开心,还把全程录了下来。”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志愿者付思绮告诉北青报记者。

  作为第三次投身于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老志愿者”,为了能更好地向外宾介绍AIGC平台,付思绮跳出原先提供的英文介绍手册,“它内容特别多,而且表达是非常书面的。所以我就自己先理解,把它浓缩下来,再讲给外媒听。”内化于心,熟能生巧后,付思绮变得更加随机应变、连贯自如,充分向外媒展示了中国AIGC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优秀成果。在CAVE8K沉浸式互动体验区,外国记者也向志愿者展示本国的技术发展,在交流中实现了文化交融。

  幕后

  坚守岗位当好一枚坚固的螺丝钉

  有的志愿者冲锋在前,在会场竭尽所能为来往外宾答疑解惑,也有一批志愿者,在幕后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当好一枚坚固的螺丝钉。

  早在8月31日,已经有外宾陆陆续续抵达北京,负责在机场迎接的志愿者们也早早上岗。由于出发地与北京时差及不确定因素,志愿者们需要24小时待命,随时提供接机引导服务。那时,国际机场的到达大厅还会时不时响起志愿者的歌声。中央民族大学志愿者王一淇清楚地记得,有时候接到外宾后,需要等待接驳车。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她突发奇想,在等待的时间里为外宾唱了一首《北京欢迎你》。“这首歌表达了对远方来客的欢迎。我唱歌的时候,外宾们都非常开心。”王一淇说。

  “来参会的成员里有人员变动,需要提供具体信息注册。”负责注册登记的志愿者对“钉”在后场电脑前的首都师范大学志愿者常宏说。随后,常宏认真地在她创新的“工作日志”上记录下日期等信息。同时,为了保障参会人员顺利完成登记注册,常宏又创新了“现场设备排查表”,用于日常设备巡查保养,避免检查时遗失错漏。这样一来,在常宏两项表格“双轨并行”的新型工作机制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另一边,为了保证整体志愿者工作顺畅,负责巡视岗位的志愿者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关注各个岗位的工作情况,在有需求或人手不够时,随时进行协助。

  国际关系学院志愿者邬宗霖上岗的第一天,早上5点便早早起床赶往会场,到场后交接完便投入工作。没过多久,天突然下起了雨,在得知几位户外接待的志愿者手里没有雨伞后,邬宗霖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搜集雨伞,同学们都积极帮忙,很快便凑够了雨具。“我看到同学们积极响应特别感动,能很快解决问题也让我特别自豪。”邬宗霖说。哪怕是休息时,每当知道有其他岗位需要支援,邬宗霖也都第一时间报名前往。

  当被问及会不会觉得这个岗位所做的工作“太小”时,邬宗霖摆了摆手说从未这样想过。“整个大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本身就十分复杂,各个岗位都需要人手去帮忙,我在这个岗位上也能够随时依据需要到很多岗位上去体验感受,所以我的岗位很重要,我的工作体验也非常好。”邬宗霖说。

  传承

  热情和微笑是永不变的亮色

  在各项大型活动中,提起志愿者,总能让人想起他们阳光又热情的微笑。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展现出他们的青春底色与担当,这份微笑始终未变,如星光点点聚成银河般,持续擦亮着志愿服务这张“金名片”。

  清华大学志愿者朱悰榕曾参与联合国志愿服务项目。那时的经历让她学会了如何高效沟通与协调,以及在跨文化环境中保持尊重和理解。而清华前辈前往非洲参与工程建设,也让她对非洲大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次,她在新闻中心综合服务台负责咨询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非关系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通过这次志愿服务经历,让我了解到非洲是非常渴望发展、积极拥抱变化的。同样通过这次活动,也希望能通过我们志愿者的热情服务和微笑,让非洲媒体能够了解到现代、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每当想起志愿者前辈们都是如何从容应对时,她仿佛也有了自己的榜样和目标。

  当在二层演播室负责引导及服务保障工作的中央财经大学志愿者龙坤第一次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她的心情无比激动。回想起6年前,还是高中生的她,在人民大会堂用嘹亮的歌声迎接中非外宾,从那时起,“能像哥哥姐姐一样,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帮助外国友人”的想法就已经根植于心。

  引导嘉宾、准备演播背景、帮助开展演播……尽管在每班7小时的在岗时间中,更多的时候,她只是在演播室门口站岗,但她始终记得要保持微笑,当有媒体记者需要预约演播室时能随时展现出志愿者的精神与风貌。同时,她还要充分调动好自身状态,积极响应机动调配的指令,前往一层协助维护现场秩序。

  有一次,两位非洲媒体记者戴着悟空面具来到服务台,他们在咨询之余,一直在向北京外国语大学志愿者覃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对游戏《黑神话·悟空》赞不绝口。在接待过程中,两位记者不小心弄掉了桌面上的留言簿,正当他们感到十分抱歉时,覃奥一句“孙悟空就是这样的性格,现在你们也变成悟空了”,引得两位记者哈哈大笑。

  覃奥通过自己流利又热情的交谈,让非洲记者感受到了快乐和温暖。正如700名志愿者,又或是其他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们那样,他们始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各项大型活动中那一抹永不变的亮色。

  文/本报记者叶婉实习生宋欣晔孟伊娜曾敏

  责任编辑:周朝(EN002)

非洲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