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铺展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壮美画卷

铺展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壮美画卷
2024年09月13日 12:00 中国吉林网

  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在1949年末,这个数字只有10.64%。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改善,正是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成效卓然的生动写照。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一幅东西互济、南北协同、城乡并进的壮美画卷,正在中国大地徐徐铺展。

  审视国情抓主要矛盾,以战略统筹促进区域发展协调平衡。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差别较大,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区域间发展差距也曾一度扩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思维回答时代命题,以改革举措破解发展难题。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全国一盘棋”不断走深走实,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向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稳步前行。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2023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69897.7亿元和269324.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21.6%、21.5%,后进者奋力赶超,领跑者奋勇前行,各个区域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使区域发展平衡性不断增强,彰显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强大牵引作用。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多措并举力促区域重大战略稳步推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的新脉动,明确提出“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为塑造区域经济新格局掌舵领航。比如,在京津冀,三地着力提升产业协同水平,发挥北京创新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区域配套更加紧密,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10年来,京津冀三地着力提升产业协同水平,区域配套更加紧密。2023年,三地经济总量达10.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10年前的1.9倍。在长三角,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参与、协同改革,培育链主企业,拓展应用场景,营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如今,沿江11省市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黄金水道正加快释放效益。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携手港澳加快推进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合作平台试验示范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多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增长了3.2万亿元。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形成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动力源,增强了区域经济产业体系发展韧性,提升了要素资源使用效率,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积蓄了后劲。

  城乡融合迈向更高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城乡融合发展,顺应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大趋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标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75年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到2.39∶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亿万农民的创造力不断迸发。在不少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已融为一体,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双向奔赴,农村不再是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代名词,而成为城市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热土。以浙江为例,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中,浙江始终将缩小城乡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如今“清大线”两侧发展差距逐渐弥合。2023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已下降至1.86,成为我国城乡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将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城乡携手并进,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就要求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铺展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壮美画卷,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久泰平)

  初审: 罗丹

    复审: 侯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