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业。大河波澜壮阔,奔流千秋万代。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蜿蜒奔腾近千公里。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5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陇原儿女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多措并举持续保持黄河水体健康,为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谱写了壮丽的甘肃华章。5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甘肃考察,深入了解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情况,并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从“黄河之滨也很美”到“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殷切嘱托饱含深情牵挂,厚望如山催人奋进争先。今天起,本台推出融媒体系列特别报道《总书记对母亲河的牵挂》,今天播出第一集《青绿甘南》。
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生态功能区,甘南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深入实施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画卷正在甘南大地上徐徐展开。
甘南拥有黄河的120多条干支流,黄河在甘肃段的干流全长913公里,而甘南玛曲段就占了近一半。甘南仅占黄河全流域4%的面积,却补给黄河总径流量11.4%的水量,因而被誉为“黄河之肾”。“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黄河、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是甘南的决心。一代代甘南人接续奋斗,不懈努力守护着黄河上游的生态安全。
“拔草的人不长个子,弄脏河水的人眼睛会疼”这是甘南牧民广为流传的谚语。种草治沙这件事,当地牧民一干就是10年。在玛曲,保活的柳树给麦草遮阴、燕麦又可以给披碱草打掩护,当地人应对草原沙化,有自己的妙招。
通过全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玛曲的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明显,2023年黄河玛曲段出境流量达168.6亿立方米,较十年前提高了48.9%;年均水资源补给量达88.75亿立方米,较十年前提高了61.07%。甘南天然草原产草量和草群高度均达到十年来的峰值。曾经三度干涸的尕海湖,通过实施湿地禁牧补偿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项目,水域面积达到了2700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日趋完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白尾海雕、黑颈鹤回来了;大天鹅、灰鹤、藏原羚种群数量逐年增多。
这里是“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如今的甘南,绿色已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逐绿而往,踏梦而行。今年上半年,甘南州接待游客91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7亿元。
绿色转型的深刻变革提升了甘南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与底色,智慧牧场、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成为甘南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剂量。今年上半年,甘南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0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98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94.17亿元,增长1.0%。
从创建全域无垃圾环境革命到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从防沙治沙到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黄河;从禁牧休牧、以草定畜到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天蓝、水碧、草绿、土净的良好生态环境为甘南发展奠定了信心和底气。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甘南州坚决扛起上游责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体现甘南担当。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甘肃台报道。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记者:马梅 李亚军 刘珊 丁建雄 陈德强 李周勤 蔡晖 张帆 郭芊岐 李欣泽
甘南融媒 张锦芳 虎玮
编辑:赵怡雯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