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东湖评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共同擦亮长江文化品牌

【地评线】东湖评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共同擦亮长江文化品牌
2024年09月17日 10:10 荆楚网

  看两江四岸流光溢彩,庆华夏盛世万众欢腾。9月14日晚,以“赓续长江文脉,共创时代华章”为主题的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湖北武汉开幕,活动将持续至11月4日,围绕长江文化和中华文明,开展主题美术作品展、电影周、舞台艺术精品展、合唱周、阅读周、文学周、非遗展等多项活动,全面展现长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保护长江文化、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举措,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行动。我们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深入研究长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做好长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推进长江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更多承载长江文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讲好长江文化故事,共同擦亮长江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长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浇灌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绵延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长江,是中国大江大河中最具独特性的河流。千百年来,长江这种性格早已深深嵌入流域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她具有宽广包容的情怀。这一性格同样成为独特的长江文化,内化于流域各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她具有贯通东西的气概。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她横贯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她穿越了不同的地势地貌,流淌过不同的人文区域,贯通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共饮长江水”的血脉相连,贯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璀璨之光。作为一个时空交织的文化复合体,广义上的长江文化是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优势,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具有认同性和归趋性的文化体系,有着创新、进取和开放的共同文化特质。长江流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力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凝聚共同历史记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根基。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长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更好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突出特性,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有助于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对长江文化起源、文明起源、城市历史、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传统技艺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进行研究;对长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源泉。要深入研究长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对长江文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凝练其价值体系和标识体系,突出价值引领和价值创新,大力彰显其文化价值、凸现其社会价值、释放其经济价值和强化其生态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精神力量。

  注重长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长江,高度重视对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强调“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弘扬长江文化时代价值的重要路径,在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长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需要加强对长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长江文化焕发出新生机。要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出台严密的保护措施和监管体系,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组建“专兼结合”的保护队伍,调动全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处理好保护与传承、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让长江文化永续传扬。

  加强长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长江之长,不仅在于6300多公里的自然长度,更在于她纵越古今的生命长度;长江之大,不仅在于18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更在于她吐纳万物的阔大气象;长江之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之壮美、秀美、唯美,更在于她每一帧山水、每一道岸线、每一朵浪花,都被文化涵育出独特魅力、不竭活力。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自古便是经济大动脉。这条大动脉在促进商品流通、人文交流、社会发展上举足轻重,她联动“一带一路”,联络广袤内陆和宽广海洋,标注着中国开放的尺度与气度。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和文化必须融合发展。长江文化研究应关注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探索如何在经济发展中融入文化元素,推动长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赢。要积极推进长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长江系”文艺精品、文创活动、文旅项目,搭建长江文化产业链,拓展新型文化业态,创新文化消费场景,使长江文化真正“活起来”和“火起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喝过长江水的人,总有一条大江在心中流淌;家住长江边的人,总有一条大江在灵魂深处激荡。我们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长江这条万古江河鸣奏出更加激昂的乐曲,让长江经济带这条金腰带、绿腰带,在文化的浸染下,更加瑰丽、更加迷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何青

  【责任编辑:伍佳佳】

习近平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