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东湖评论: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地评线】东湖评论: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2024年09月27日 09:28 荆楚网

  “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巧妙借用石榴“千房同蒂,千子如一”,来比喻我国56个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要求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各族群众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前提和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纵观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脉络,文化认同始终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稳定的精神基因。在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把握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精髓,充分认识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要进一步成为一种思想自觉,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是我们党的庄重誓言。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提出工作方针,作出战略部署,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方发力、同向发力、久久为功。新征程上,各族儿女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谱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华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