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电视剧《星星的故乡》在CCTV-1首播,填补了中国葡萄酒产业影视剧的空白;9月21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的44集电视剧《我们这十年》荣获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文艺创作活力澎湃
近年来,自治区制定《“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文化强区建设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出台《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奖励暂行办法》等制度,设立“自治区文化艺术政府奖”。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筹推进文艺创作工作,成立文艺创作专班,每年制定全区重点文艺创作计划,大力引导和推进全区文艺创作既重精品又重育人,力推文艺出成果、出人才“花开并蒂”,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推动文艺创作实现新突破,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各市县就繁荣发展文艺工作出台相关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激发全区文学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宁夏演艺集团话剧院负责人蒋全洲说,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深挖特色文化资源,释放本土文化魅力,推出一批有品位、有影响的文艺精品,让宁夏好故事借助多种文艺形式传播。 一直以来,宁夏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创作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接地气的优秀作品,经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宁夏不断通过论坛研讨、座谈交流、榜单推荐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文学影视跨界合作和“破圈”传播。
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上,根据宁夏作家石舒清小说《表弟》改编的电影《红花绿叶》,获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该片由宁夏籍导演刘苗苗执导,影片全部启用非职业演员,有的是公务员,有的在银行上班,有的是全职司机,还有艺术专业的在校大学生。
“《红花绿叶》拒绝苦难叙事、悲情叙事,在凸显人性复杂、痛苦的挣扎的同时,凸显了人性的温暖与善良,并有人性的深度、生活的质感,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这样评价。
今年5月,由刘苗苗执导的电影《六谷儿》上映,这部电影创作基本实现了用小故事展现大时代,打造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的文艺精品,通过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演绎宁夏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文艺人才繁星点点
优秀的文艺作品离不开文艺人才的潜心创作和匠心打磨。日前,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终审结果揭晓,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宏志班”学员周瑾炫,携秦腔《天女散花》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专业组“小梅花”桂冠。这是“宏志班”第二次获此殊荣。在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中,秦腔剧院花脸演员韦小兵被授予“新时代中国戏剧净行(丑行)领军人才”“新时代中国戏剧净行(丑行)中青年表演英才”称号。在第七届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闭幕式上,秦腔剧院青年演员黄瑞妮、李梦聪、梁军斩获大赛一等奖,李昆杰、李丽萍、樊莉、薛辉荣获二等奖。
人才是熔铸文艺品牌的重要力量,既要出作品,也要出人才。“在宝鸡的一次演出中,为什么有几万人看我们的戏?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角色。站上舞台,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观众欣赏的是一个整体,不但‘梅花’要绽放,其他演员更要给力,这是我们成功的流量密码。”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演员李梦聪说。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负责人侯艳说:“在推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以现代企业制度激活‘一池春水’,更要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建立一支专业精湛、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佳作,用精品力作彰显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使命担当。”
近年来,宁夏不断加大文艺骨干教育培养力度,探索建立自治区重大文艺创作项目“揭榜挂帅”制度。采取挖掘培育、培养培训、奖励扶持等举措,发挥广大文学家艺术家的作用,促进文艺新作不断涌现。今年以来,有3位作家的作品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位作家的作品上榜2023年度《中国作家》·芒果“文学IP价值”排行榜,1名网络作家荣获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提名奖。宁夏作家阿舍的长篇小说《阿娜河畔》、柳客行的散文集《青白石阶》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民族歌剧《山海情》全国巡演受到好评,现代京剧《红高粱》荣获第38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奖”。(记者 王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