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就业、医疗、教育、增收等民生关键领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为老百姓托起“稳稳的幸福”
定安:绘就幸福新图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豌
9月底的定安县城,干净整洁的街道上车流往来,路边老爸茶店人员又满了,百姓脸上重现闲适神情。20多天前,一场超强台风“摩羯”,席卷了这座城,关键时刻,定安的广大党员干部以日夜奋战的努力,践行着对老百姓的承诺。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多年来,定安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就业、医疗、教育、增收等民生关键领域,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优化公共服务,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为老百姓托起“稳稳的幸福”,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A
稳就业
擦亮劳务品牌 筑牢民生之本
台风后,面对企业用工短缺、受灾群众急需就业机会的情况,9月26日,一场专场招聘会已在定安快速启动。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定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信杰如是说。对此,定安首批椰嫂高级工姚琴妃有着切实感受——依托定安特色劳务品牌“定安护工”,她在近50岁的年纪,实现再就业,用每月5000元的收入,装修了房屋,还包揽两个孩子的大学生活费。
“我的保洁员证、养老护理员证都考到了高级,以后还想把保育师证考到高级,工资就能更高了!”谈起未来的生活,姚琴妃充满动力。
要就业,也要形成产业。近年来,定安围绕该县历史文化传承、培训优势、就业规模、特色优势产业等因素,陆续积极发掘和培育“定安护工”“定安粽娘”“定安厨师”“定安建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技能考级、技能竞赛,甚至送课下乡,零门槛引导无业百姓就业、非专业人员走上专业道路。
仅“定安护工”领域,2021年至2024年9月,共带动4216人获得相应技能资格证书,从业后平均薪资可达6000元以上。
随着近年来定安乡野咖啡产业矩阵布局不断扩大,定安紧跟产业发展需求,于2023年推出“定安大咖”劳务品牌。目前,全县晋升咖啡师职业技能等级高、中、初级已有125人。
“我们还以村为单位,打造‘劳务品牌先进村’,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技能交流、就业互助氛围。”定安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12月,该县评选“定安护工”“定安厨师”“定安粽娘”“定安建工”四类劳务品牌先进村共12个。
B
优医疗
省级资源下沉 家门口就医更放心
首例右侧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首例足踇外翻矫形术……翻开海南省人民医院定安分院(原定安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定安分院)一年来的手术记录,有多个“首例”,其中不乏省内、国内极少医院才能开展的高难度手术,一改当地百姓多年来总需到县外求医的局面。
“我们现在还有省人民医院专家门诊群,20余位专家长期在这出诊;同时畅通定安分院和总院的双向转诊通道,让患者无缝衔接优质医疗资源。”定安分院院长蓝程说。
变化始于2023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正式托管定安县人民医院,选派25名专家入驻,专家专业覆盖消化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妇产科等多个学科领域,从“院包院”逐渐转向“科包科”,以全面托管改变医院发展现状。同时,通过“师带徒”等方式推动下沉资源与地方融合,在定安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数据印证变化。2022年,省级专家到定安县域内多点执业接诊患者数仅2000余人次,至2023年便猛增至上万人次。托管至今,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38项,定安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外转病种从2022年的132种,降至2023年的89种,2024年上半年则仅18种。
随着定安分院力量逐步强大,定安医共体建设正迈入新阶段。今年8月,受益于定安县人民医院医共体龙门分院推出的“互联网+护理”延伸服务,龙门镇居民通过网络平台线上下单,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医护上门服务。
“龙门分院是试点,预计明年全县9家医共体分院都会逐步推广。”定安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护理部副主任周碧华介绍,该院陆续派出医护专家,下沉医共体分院,同时,组织医共体分院医护到总院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乡镇医疗服务水平,打通护理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互联网+护理”延伸服务共有重症专科等8个护理服务小组,总计可以提供20项上门服务。
C
重教育
强化帮扶、集团化办学 让孩子就近接受好教育
一所学校变迁的75年,亦是一座城市教育发展的75年。“学校历史近百年,过去常有学生考入清北等名校,但到本世纪初,情况发生变化。”近日,忆起校史,定安中学党委书记莫仁忠说,有近一二十年,学校出现教师老龄化、人才青黄不接、生源外流的情况。
“但教育不能落后!”莫仁忠说,近年来,在定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校搬迁至新校园,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同时,与多所名校合作办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陆续获评多个省级、国家级荣誉。
2022年,定安县政府、定安中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签署帮扶框架协议书、合作备忘录,以3年为期,共同推进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正带领这所学校迈上全新征程。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历年来,定安逐步引进海南师范大学、琼台师范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省内外名校帮扶县内幼儿园、中小学发展,助力定安基础教育全面提质。
而在全县10个镇,定安逐步推动集团化、整合式办学全覆盖,连续多年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和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引进优质师资,不仅让每个农村孩子有学上,还能“上好学”,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数据印证成绩:2023年7月,龙门镇定南中学被定安中学托管后,同年秋季学期招生,初一年级生源回流率达366%;2024年,县内原有3所中考平均分全省后30名学校全部出列。以今年中考为例,全县中考全省排名提升3个名次,实现跃升。同时,全县高分分布较为均衡,呈现出县城和乡镇多点开花的局面,多所乡镇中学平均分实现显著提升。
多措并举下,定安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成效显著。其中,定安中学获评“省一级甲等学校”,定安县第一小学等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学校”,两所幼儿园获评“省一级幼儿园”。
更多力量正在注入定安教育。近日,北京雪王公益基金会为定安教育捐赠1000万元用于定安县奖教、助教、助学,计划分为五年、每年资助200万元。
“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和决心,把定安教育好的发展态势延续下去,全力以赴把家门口的教育办好、办强、办出彩!”定安县委主要负责人这样说。
D
助振兴
创新乡村振兴实践 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想不到吧,我们以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近日,走进省三椰级旅游乡村定安县岭口镇田堆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奕江对记者说,田堆村地处火山岩地区,一直以来,土地表面布满岩石,长期撂荒,产业难以发展。
为了彻底改变村子面貌,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近年来,田堆村委会坚持党建引领,成立村办企业,通过“党建+村办公司+农户”模式,流转撂荒地,联动村民积极治理石头地,陆续成功试种黄金百香果、桃金娘、亚拉多蜜葡萄等十余种可在不同时令体验采摘的特色水果,推动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百果村”。
今年元旦,该村利用闲置学校打造的二八归来茶馆开业,以围炉煮茶、农家菜等特色服务持续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预计今年将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靠着这些产业,这两年我们带动近2000人次就业,务工人员每人每年可增收1万元至2.4万元不等。”陈奕江说。
多年来,定安乡村陆续创新乡村振兴实践,全力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在龙门镇,大山村利用水塔下闲置空间,打造水塔咖啡屋,助推该村从偏远落后乡村,蜕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雷鸣镇,山地村引进鸸鹋养殖、糟粕醋生产等特色产业,为地理位置较闭塞的村子打开一条发展新路等。9月26日,在承载千古爱情佳话的岭口镇皇坡村,爱情榕庄·乡村微型经济综合体(二期)开业,废弃牛棚“变身”牛角咖啡屋、槟榔林下“生出”露营地,正书写一段新故事。
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定安着力推动镇域经济特色发展,以“荔枝小镇”“爱情小镇”等品牌,综合统筹乡村力量。聚焦“导产业”“导人流”,从县级层面,在不同乡镇打造系列水果采摘节,发展“采摘经济”;依托从无到有的“水塔咖啡”,带动全县不同乡村建设15个各具特色的“村咖”,形成“乡野村咖地图”等,正在持续激发村、镇发展内生动力,助力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把农村宗祠打造成为“文化礼堂”,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文明力量。在全县各村委会成立以“两代表一委员”为主体的“三问工作室”,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致力于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为乡村振兴再添保障。
据统计,2015年,定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万元。2023年,该数据达1.9571万元。
E
兜底线
针对老弱病残等人群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定安县定城镇巡崖村61岁村民颜仁春来说,近两年生活便利了不少,也感觉更安全了。“老头年纪大了,有点脑血栓,行动不方便,政府就给我们家做了适老化改造,现在地面防滑,家里还添了很多东西,比如扶手、淋浴椅、助行器,生活方便多了。”颜仁春妻子吴海英说。
细节展现温情。如今,受益于定安县自2023年起全面推进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已有462户定安特殊困难老年人获得改造扶持。“我们已投入130多万元,以‘一户一策’的改造方式,逐户评估,并据此精心设计改造方案,着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质。”定安县民政局局长利声秀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县计划完成改造65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
这是定安切实为民办实事,逐步“兜底”各类群众幸福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定安完善救助机制,持续完善敬老院管理制度建设,打造老年人助餐点,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困难群众体检等,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关爱保护困境儿童,逐步健全儿童主任制度,落实发放孤儿补助等各类补贴;打造康安之家,通过“上门居家康复+集中康复”的方式,让更多精神障碍患者找到通往新生活的道路。
同时,对全县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全覆盖。
落实困难群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代缴工作,截至2023年12月底,根据各部门提供的困难群体人员名单,已为符合参保条件的困难群体6138人按照200元/人/年的标准进行代缴,代缴金额共计122.76万元。
F
强基础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 绘就品质生活新篇章
近日,漫步定安县新竹镇大株村三滩村民小组龙州河沿岸,可见荒废多年、垃圾满地的沙滩,已被不同种类的绿植覆盖,还形成“祥云”状景观。绿植中,近河处,全长约3公里的亮蓝色混凝土仿木栈道“穿行”而过;近岸处,游客穿越古香古色的石门,踏上不不规则石板铺就的小路,尽享田园风光。
这是海南省定安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以下简称试点县项目)打造的九大景观节点之一——三滩映月。自2022年6月开工以来,试点县项目坚持“以水为媒、以水为美”,主体工程投资约1.87亿元,治理总河长27.8公里,通过综合采用水系连通、河道清障等水利措施和防污控污、人文景观等非水利措施,打造九大景观节点,探索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全域性综合治水模式,沿线受益人口可达3.6万人。今年9月14日,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多年来,从惠及全县的排污系统和自来水供应系统,到大型公园及口袋公园建设,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安居房建设,定安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而瞄准发展命脉交通领域,多年来,定安陆续推动全县900多个自然村100%通硬化路,108个行政村100%通客车,同时,主动推进或配合多个道路建设项目,实现与海口及周边市县互联互通。目前,定安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脉,国、省、县道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乡村道支干相联,贯通东西南北、辐射全县的公路网络格局,还获评2023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更畅通的未来即将呈现。2022年底、2023年底,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定安琼海段)、G98仙沟互通立交改造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目前总体工程形象进度分别为超60%、超30%,建成后将进一步为群众打通“幸福路”“致富路”。
一线直击丨定安依托县内优势资源,投资2544万元,积极推动15个和美乡村建设
——深挖特色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豌
最近,慕名到定安县龙门镇体验久温塘冷泉的海口游客王向,发现冷泉所在的久温塘村和朋友描述的有所不同:路宽了,能允许两车并行;沿路还有冷泉小菜园、野营基地等多个正在建设的休闲项目,“要是建成了,我必须再来体验一把。”王向说。
今年以来,定安启动和美乡村建设,以冷泉闻名在外的久温塘村正是其中之一。“我们围绕冷泉资源,今年五六月份开始建设,一边提升基础设施,一边谋划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打造冷泉小菜园、野营基地等特色配套项目。”久温塘村党支部书记郭泽建介绍,目前该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未来,游客在这不仅能泡冷泉,还可承包菜地、休闲喝咖啡、品尝农家菜、体验特色民宿。
如今,依托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更多特色乡村正在定安涌现。在富文镇,九所村正在打造九所会客厅、种子博物馆、食野餐馆等特色场馆。“我们经过全县乡村调研,依托海南植被丰富的优越自然条件,所以特别打造了种子博物馆,差异化发展乡村旅游和研学项目。”富文镇党委书记吴英艳说,目前项目主体已完成建筑主体建设,周边环境正在加快打造,国庆期间,这里将举办“拾秋集”乡村活动暨九所和美乡村开放日活动。
在龙河镇茶根村,一家将猪肉粉、糟粕醋、老爸茶、咖啡等多种元素合一的老爸茶馆,也将于10月1日正式开业。“茶根村建设和美乡村的主题是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城郊融合示范村,除了老爸茶馆,还包括道路硬化、饮水工程等民生项目,补齐饮水、出行短板,目前整体建设已基本完工。”龙河镇副镇长高元隆说。
岭口镇则投入250万元,围绕皇坡和美乡村建设项目,陆续改造爱情树广场、建设生态鱼池、美化亮化道路,与返乡创业人才共同打造涵盖咖啡、精酿啤酒、民宿、露营研学、粽子工坊等多元素于一体的爱情榕庄项目等,持续打响“爱情小镇”品牌。
定安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一城两山一湖一泉”特色核心资源,结合定安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节点及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定安段)点、线,定安积极打造建设生态宜居、业兴人和的和美乡村。目前,总投资2544万元,支持15个村庄建设。截至目前,1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13个。
责任编辑:傅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