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庆假期的临近和出行需求的激增,不少线路的高铁火车票再次面临“一票难求”的局面,12306平台也因“蹲点抢票仍然一秒售罄”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
大量乘客感慨“高铁火车票比演唱会门票还难抢”“明明只差0.0001秒,回家的门就成了空门”,未抢到车票的人只好在各大平台候补,有网友调侃:抢票时的候补就像爱情里的“备胎”,永远上不了位。
那么,“一票”何以难求?买票难的根源是什么?今天,我们不妨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一
实际上,每逢旅游旺季、节假日等特殊时期,“一票难求”这一顽症总会困扰着出行旅客和铁路平台,就像是挥之不去的阴影,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其中,也可以看出许多旅客真实的心理状态和实际诉求。
比如,“一秒就光”的焦虑。“焦急等候十分钟,抢票还是一秒空。”这是近年来不少网友分享的抢票经验。相比“买不到”,“不知道能不能买到”常常更令人揪心,因为这意味着行程无法敲定。虽然官方曾回应候补兑现成功率高达75%以上,但是高峰时期一候补就是几天,候补票发放有时甚至在发车前几个小时才开始,难免会让焦虑进一步放大。哪怕买到了,还得为返程票操心,整个假期“不是在为刷票折腾,就是在为没票头疼”。
比如,“短途难买”的质疑。身边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在12306上抢票时,想购买的区间短途票难抢,而长途票或是全程票却显示仍有余票,于是很多人就“买长乘短”。对铁路部门来说,为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运力紧张时在票额分配上“优先满足长途旅客需求”,这本无可厚非,但对于乘客而言,他们更希望以最少的成本买到合适的车票。
比如,“加钱去抢”的无奈。在“开售即秒没”的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下,不少“割韭菜”“赚红利”的第三方平台,又一次抬高了旅客的出行成本,甚至把12306推上了舆论风口。以某平台为例,抢票候补会根据不同的抢票速度来支付额外费用,消费者每升级一个档位,便需要增加相应的费用。虽然12306平台曾作出解释,从未与任何第三方平台机构有合作或进行数据链接,也未将票额分配给任何第三方平台发售,但是受制于技术影响,个人抢票往往被强大的服务器“秒杀”。
二
其实,“一票难求”并非最近才出现的购票现象,无奈之下旅客们的“买长乘短”“购买‘加速包’”等策略也曾引发热议。这些现象背后至少暴露出以下三大矛盾。
运力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消费者的出行需求与铁路运力之间存在着供需缺口,是车票难抢的关键。比如,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2956.4万人次,日均20985.4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31.1%,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16.1%,部分客运线路甚至出现“站”无虚席。
面对这“泼天”的客流,其实,铁路部门采取了提升运营时速、智能排车、错峰排车等措施来提高运输效率,努力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但是,运力供给与市场需求这对供需矛盾仍然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铁路客运发达、出行人数较多的区域,当节假日来临,铁路客运存在不小压力。我们也需要理解铁路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不易。
客流经验与票务调配的矛盾。目前,铁路方面会根据往年大量购票数据和客流经验,并基于历史数据和预售情况,以优化整体运力为目标进行调整分配。这确实是相对合理、可行的办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像今年中秋假期,铁路客运量4257.3万人次,日均1419.1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31%,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16.9%。面对这样的增长,由于技术限制、现实变化等因素,票务系统数据分析和预测如何满足车次线路调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灵活性依然需要继续提高。
购票环境与抢票策略的矛盾。“刚开售就抢完”“放票即秒没”“从没补到过候补票”……这样慌张且焦虑的购票环境,让“买短乘长”的“搏一搏”策略和“买长乘短”的“保险”策略就此登场。本质都是为了“能买到票就好”,却没想到这样“投机取巧”式的抢票策略会恶性循环,结果或是列车存在超载风险,或是真正有长途、短途需求的旅客买不到票,购票环境进一步恶化。
三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出差、旅游、探亲选择铁路出行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然而,想要服务保障好数亿人在短时间里安全平稳地集中出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一定是多方协同、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的。想要破解“一票难求”,除了从根本上增加运力,还有以下几个观点值得思考。
购票系统能不能更智慧一些。不可否认,被称为“全球最大、计算最复杂票务系统”的12306,在解决国民购票难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再强大的12306,遇上井喷式购票也有“难以应付”的可能。尤其是春运、黄金周这样的出行高峰,系统每售出一张票、用户每一次余票查询,都会触发超高频的计算,这背后的难,需要被大家所知道。简单地将买不到票的情绪宣泄到12306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改善旅客购票体验上,12306正努力让自己更人性化,比如,最近新上线的“车内换座”功能,为没抢到直达车票的用户提供了便利。旅客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创新尝试,比如,有网友就建议,提前收集出行目的地意愿,完善候补机制,减少资源浪费。主动作为,想方设法提升旅客满意度,是拥抱大数据下的大势所趋,也是一个“国家队”的担当。
资源利用能不能更高效一些。旅游旺季,景区游客过多会影响游览体验,而在淡季,又面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其实在淡季,一些热门地点、热门景区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升观赏体验,辅之以探索优惠票价、特色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在淡季前来游览,削峰填谷、均衡客流,这样既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又能进一步展示多样风采。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银发族等错峰游主力军,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在淡季提供优惠和便利,引导这些群体避免在旺季和出游大部队一窝蜂扎堆。
休假制度能不能更灵活一些。其实,节假日扎堆出行、抢票旅游,还要在热门旅游城市花着高价却享受不到平日的旅游体验,对于上班族来说也属无奈之举。谁都知道反季游“很香”,但日常工作中调休假、带薪休假等休息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打工人休假顾虑太多,错峰出行往往成为空中楼阁。
正如“浙江宣传”曾经在《调休之争背后的真问题》一文中提到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带薪休假制度。真正实行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或许能为铁路运力减轻压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总有一天,抢票这个“全民运动”将不再困扰我们。
各位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在本文发布的24小时以内得到点赞数最高者,我们将赠送任意一套《浙江宣传》书籍。“一票难求”的问题该如何破解?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