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书画修复工作室里,25岁的书画修复师俞明锐正弯腰俯身在一张红色操作台上,操作台上平铺着一张被水浸透的破损古画,俞明锐正用手指指腹轻轻搓着这幅画的背面…… 书画修复是非常精细的活,具体步骤可以总结为“洗揭补全”,分别是指:洗画、揭命纸、补洞和全色。有句行话叫“书画性命全关于揭”,俞明锐正在做的就是这最关键一步:揭命纸。命纸直接跟画心接触,稍有不慎便会损坏画心,然而这对已有7年书画修复经历的俞明锐来说不是难事。浸透着历史沧桑的书卷味深深吸引着俞明锐,2017年,18岁的他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影响下选择报考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并选择书画修复这个细分方向,从业至今。
生活中的俞明锐随性肆意,然而,作为一名书画修复师,最重要的品质莫过于认真与细致。他坦言自己的性格与书画修复所需特质截然相反。最初面对修复工作时,他常常感到急躁,而这种急躁往往导致更多错误,反而延缓了整个修复过程。经过不懈的练习与调整,俞明锐逐渐培养出了足够的耐心,并不断磨炼心性。如今,做修复时的他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每个步骤都稳扎稳打,有条不紊。“有句话叫‘慢就是快’,一步一步来不出错,就是最快的方法。”俞明锐这样说道。
大学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俞明锐自制的一个关于书画修复的视频在网络平台上收获了上百万播放量,他也顺势走上了自媒体道路,开始在视频中讲解书画修复流程。然而了解书画修复技术的观众太少,为了让观众明白自己在视频里做了些什么,俞明锐开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去做出解释。从说明揭命纸的技术原理,到介绍常用的修复工具,再到讲解书画保存和养护方法,渐渐地,俞明锐的视频成为面向大众科普文物保护知识的一扇窗口,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书画修复这门手艺的魅力。
俞明锐视频的评论区常常变成粉丝们交流和学习的地方,许多初学者和同行在这里自发提问和解答。“我发现其实很多年轻人并不是不愿意去学这些传统手艺,只是他们压根不知道有这样的专业存在。”俞明锐开始认识到原来传统技艺的传承危机不全在于学艺人数变少,而更在于曝光量不足。随着俞明锐个人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书画修复事业当中,其中不乏受到启发而投身于此的年轻人。俞明锐的直系学弟杨一凡就是通过他的视频对书画修复产生兴趣,最终选择这个专业。“只要心中充满热爱,便足以启程。”这是俞明锐给予后来者的鼓励之言。
时至今日,俞明锐在视频平台上的粉丝已突破34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物保护与修复这一领域以及背后默默奉献的一群人。“我想让大家意识到有一群人在为文物保护和修复不懈努力,让文物保护意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一次特别的经历让俞明锐深刻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凡,粉丝寄来需要修复的是一套从元代开始记载的族谱,它记录了一个大家庭祖祖辈辈的故事。当这本珍贵的族谱到达俞明锐手中时,已经破败不堪,有些部分甚至被老鼠咬穿。这套族谱共有四本,每本130多页,每一页都需要拆下来逐一修补。俞明锐和师父以及两位同学耗时三个月才将其修复完成。修复过程中,师父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他:“还好它到了我们手上,不然它可能会继续遭受虫蛀、鼠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彻底消失,这些名字也将随之湮灭于历史长河。”俞明锐在那一刻明白,原来修复不仅是文物保护,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更是文脉延续的关键纽带。
空闲的时候,俞明锐会去博物馆逛一逛书画展。站在一幅幅历经沧桑却依旧光彩照人的古画前,他深知如今能够亲眼目睹这些珍贵的艺术品,背后是修复师们默默无闻的努力与付出。这些书画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者的精心呵护。俞明锐坦言,虽然当下文修领域的顶梁柱还是老一辈的手艺人,但是这个行业也不愁后继无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95后、00后开始走进这个行业。他们同俞明锐一样,为传统行业带来活力,同时运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将这一古老技艺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激发起大众对传统技艺新一波的兴趣浪潮,用自己的努力延续前辈们的使命,为后世修复已有的历史,同时创造新的历史。
“绢保八百,纸寿千年。”这是俞明锐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对工作的崇高敬意。在他看来,正是无数像他这样的修复师的努力,才使得一幅幅古书画得以跨越时空,代代相传。“虽然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我们的名字可能不会留下,但帮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却是我们实实在在在做的事情。”俞明锐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执着,彰显出年轻一代守护文化遗产的决心与担当。
(监制/王智勇 荆雷 统筹/刘娟 陈毓栋 沈颖 周诗婕 冯金同 记者/张静萱 张紫珺 摄像/俞恺 纪啸宸 剪辑/段炼 包装/孙伟 何君玮 陈新欣 宣传推广/彭闯 张婷婷 盛明珠)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