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网评】75年来,新中国没有对世界做什么?

【中国网评】75年来,新中国没有对世界做什么?
2024年10月01日 00:04 中国网

  中国网评论员 蒋新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世界大变化,中国大发展,中国同世界关系大调整。维护地球和平、提振世界经济、参与全球治理、促进人类文明互鉴,中国为世界带来了和平、发展、合作。

  “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句中国先贤孔子的箴言,不仅是中国人的行事准则,也在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得以生动体现。在回答好“中国为世界做了什么”之后,“中国没有对世界做什么”同样值得追问。

  中国始终没有对世界输出过战乱

  当今世界,战乱和冲突频发,给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强调和谐共处,铭记“国虽大,好战必亡 ”的警示,执着地追求着和平。

  二战后,冷战阴云笼罩世界,“强权即公理”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回应时代呼唤,并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积极谋求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努力改善外部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

  与西方国家崛起的历史过程不同,和平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特点。中国没有对外发动过任何侵略战争,没有掠夺他国资源,却用很短的时间实现了中国人民福祉的极大提高,实现了一个超大规模国家的和平发展。

  在对外关系中,中国始终坚持“结伴不结盟”理念。结盟更关注政治、军事合作,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结盟是“找敌人”,结伴是“交朋友”。中国相信大国关系发展比的是“交朋友”的结伴速度,而不是“找敌人”的结盟速度。

  作为军事大国,中国更加注重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争端。在处理地区冲突时,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旗帜鲜明地谴责一切针对平民的暴力,力所能及地为身处战火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和平与包容。“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平、和睦、和谐”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中国从未对世界输出过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危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当今全球恐怖主义泛滥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面临恐怖活动的威胁。据统计,2023年,恐怖主义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8352人,相比前一年增加了22%,已经达到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当前,宗教极端主义已成为国际恐怖组织的精神内核。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政府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风俗习惯,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团结广大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

  世界其他地区因经济萧条和社会不平等,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中国的经济增长使得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教育机会,这在根本上降低了发生极端主义的概率。

  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中国热衷于采取多层次、多方位的措施,包括加强国内安全、推动社会治理与信息化建设。通过严厉打击恐怖活动,斩断其资金来源,根除潜在的恐怖主义滋生土壤。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倡导全球共治的理念。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下,中国与各国共同签署反恐协议,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这种合作不仅提高了各国对恐怖主义的警惕,也为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没有对世界施行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屡见不鲜。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始终没有对别国施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不会动辄从“以实力地位出发”与他国相处,而是倡导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对当今的中国仍具有指导性。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历来主张尊重对方,守护差异,不搞双重尺度,这是75年来中国外交实践带给世界制度创新的贡献。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以建设性态度参与国际事务,反对任何单边行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多边合作平台,中国与众多国家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体现了尊重与平等,促进了区域和全球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和平与发展,始终秉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倡导国家间相互尊重与理解。这种外交理念不仅有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使中国赢得广泛的国际支持。

  中国没有对世界输出过意识形态

  中国历来坚决反对一些国家试图将自身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国,对他国进行“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

  对于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国人尊崇古圣先贤提出的“和而不同”理念。“和而不同”意味着相互尊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而不绝的秘诀,“和而不同”的理念让中华民族融合为“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人相信,“和而不同”理念,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霸权”行为,有利于全人类未来福祉。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国强调尊重各国的选择和发展道路。中国认为,国家的发展应基于其自身历史、文化和社会条件,而不在于外部力量的干预。与此同时,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强调在经济、环境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而非意识形态的斗争。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机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平等对话平台,避免了意识形态的对抗。

  中国没有对世界输出过贫困

  在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国家面临着贫困问题。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有效减少了贫困。新时代以来,中国打响脱贫攻坚战,于2020年底实现了当年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

  中国还积极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发展,实施惠及民生的国际减贫合作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减贫经验分享交流,积极助力其他国家加快减贫步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的对外援助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助推共建国家摆脱贫困。

  客观上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庞大的需求。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通过出口促进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提升。这种互利共赢的经济模式,有效减缓了贫困的扩大。

  中国没有破坏过国际规则

  作为多个重要国际条约的签署国和参与国,中国从未推卸过大国责任,从未主动“毁约退群”,而是积极、高效履责,展现大国担当。

  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始终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支持维护联合国权威和作用,积极参与维和行动,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多边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扮演了积极角色,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展现了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和责任感。

  当今世界,既充满机遇和希望,也存在变数和挑战。75年只是序章,未来的中国将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与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更加美好的世界。

  编审:唐华 张艳玲 蔡晓娟

中国恐怖主义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