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家有喜事传北京|“指尖上的非遗” 织出阿昌族新生活

家有喜事传北京|“指尖上的非遗” 织出阿昌族新生活
2024年10月04日 12:09 新浪新闻

  写在前面

  “直过民族”,一个因新中国而生的名词。伴随新中国成立,他们“一步跨千年”;“人口较少民族”,一个因新中国成立得以持续繁衍生息的群体。

  75年风雨兼程,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与各族同胞共同奋斗,从告别绝对贫困、到实现整族脱贫、如今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亲如一家,共同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云新闻客户端推出特别策划“家有喜事传北京”主题报道,通过11个小故事,反映“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与各族人民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持续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的决心和作为。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娥昌民族服饰有限公司里,电脑控制下的绣花机、织布机和整经机一字排开,数以千计的钢针正来回穿梭编织。

  阿昌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

  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

  这项古老技艺在阿昌族姑娘尹春焕手里

  得到了更加鲜活实用的传承

  尹春焕是德宏州梁河县土生土长的阿昌族姑娘,自小伴随织机长大,她的母亲拥有高超的织锦技艺,但由于织锦和市场需求脱节,难以从中获得理想的收入。于是,尹春焕萌生了对织锦进行创新的想法,让那些代表祖辈智慧与心血的织锦能够为群众生活带来帮助。

  “传统织锦靠手工制作,耗时又费力,而且成本比较高。我们通过数字化进行设计排版,用绣花机把它绣出来,这样来做文创产品的话,可以大大地降低成本。”尹春焕说。

  2018年4月,尹春焕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民族服饰公司,4个月后向市场推出了第一条机织阿昌族筒裙。

  短短6年,尹春焕带领公司员工通过数字技术、数字化采集和数据库存储等方式激活多彩纹样,通过反复研究改良,实现了少数民族产品批量生产,并借助旅游平台将阿昌族系列织品推广到了全国多个城市和海外市场。2023年公司产值达400多万元,2024年上半年,更是创下了单月销售额40万元的销售纪录。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不仅带动了村民的就业,增加了村民家庭收入,对于阿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今

  阿昌族织锦技艺已经

  被广泛运用到了日常服装

  鞋包及各类生活装饰中

  在织机声里

  七彩丝线织出了

  阿昌族如花似锦的新生活

  云南日报-云新闻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黄佳伦 张海燕

  编辑:王剑钊

  资料:德宏州委宣传部、梁河县委宣传部、梁河融媒体中心

  设计:林显富

  审核:郑海燕

北京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