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网评】75年来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全球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网评】75年来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全球共享发展机遇
2024年10月06日 00:59 中国网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徐雪梅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国走出百废待兴、百业凋敝的困境,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经济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95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679亿元,到1978年增至3679亿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实施改革开放后,中国GDP开始空前跃升,连续跨越数道重要关口。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此后每1—2年便突破一个十万亿元关口,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GDP超过126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升至17%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9年至2023年,中国GDP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增长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首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中国积极推动贸易全球化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规模亦名列前茅。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59360亿美元,占国际市场份额从不足1%提升到12.4%,连续七年稳居全球第一。中国2023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33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176倍,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领先,同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61倍,年均增长23.0%,连续11年位居世界前三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扩大自主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再次展现了中国通过自身开放促进世界共同开放、实现良性互动的坚定决心。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使世界各国得以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理念发展为国际共识,多次被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国际社会欢迎的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成功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全球发展倡议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热烈响应和支持。2022年,中国在联合国发起“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首次会议。中国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同全球各国分享了发展机遇。

  中国深入推进国际发展合作与援外事业,为实现全球经济共同发展注入中国力量。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提供物资援助,开启援外序幕。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援外方式日益灵活,在援建成套项目、提供物资、开展技术合作等基础上新增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目,并在联合国、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国际和地区合作平台上,多次宣布对外援助政策措施。2004年至2009年,中国援外资金平均年增长率为29.4%,2010年至2012年援外金额893.4亿元,2013年至2018年援外金额2702亿元,覆盖农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教育、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减灾救灾等多个领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收入仍需提升,区域发展差距有待缩小,但始终坚持克服自身困难,为支持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帮助。

  中国主动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主动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重构,自觉地向高标准规则靠拢,现已分批次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经贸协定,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相关进程,促进了国际和地区经贸规则的优化和整合。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机构,推动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且至今已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取了宝贵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中国还参与设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应急储备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合作机制,对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作为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繁荣稳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作者单位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