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全国各地的旅游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从北国风光到江南水乡,从雪域高原到渤海之滨,各地精心准备的特色“文旅大餐”,既丰富了广大游客的假期生活,更持续激发了“人从众”的消费热情,为文化和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澎湃活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当前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假日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随着“文化+旅游”模式的深度融合,以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为代表的文旅消费形式不断推动消费升级、拓展消费空间,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就今年国庆假期而言,县域周边游、打卡古建古城、逛历史博物馆、看文化演出、体验非遗技艺……这些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使传统文化重焕光彩,也让旅游目的地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探访,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升腾起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欣欣向荣的万千气象。
“旅游+节庆”实力圈粉,激发文旅消费新热潮。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庆假期,全国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祝福伟大祖国、礼赞伟大时代,各领域呈现欣欣向荣的姿态喜迎国庆。在北京,国庆首日清晨人流如织,海内外同胞相聚天安门下共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举行欢乐喜庆的国庆民俗活动;在山东,人们趁着夜色攀登泰山,迎接国庆节的首缕阳光,为祖国祈福庆生、共祝美好,表达自己的拳拳爱国之情;在安徽,大街小巷满眼都是“中国红”,大红灯笼、各式盆栽花卉将街道装扮得格外喜庆……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各地以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为广大游客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有效拉动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玩等一系列文旅商业态消费增长,持续升级人民群众的体验感和幸福感,也进一步激发出文旅消费新热潮,有力促进文旅融合蓬勃发展。
“文化+科技”魅力十足,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近年来,传统的观光旅游已难以满足现代人对深度与个性化体验的追求,而富有文化内涵的深度游正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成为市场的新宠。今年国庆期间,各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旅游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无论是山西太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威风锣鼓,还是陕西黄河壶口瀑布旁的陕北鼓舞表演,抑或是黑龙江哈尔滨文庙以及重庆磁器口古镇举办的猜灯谜、投壶等传统活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活动不断“上新”,以内容塑造产品力,以产品提升竞争力,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实现游客满意和旅游盈利的“双赢”。与此同时,借助于科技赋能,智慧文旅垂直大模型爆发,以AI、5G、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助力文旅供给侧的全面智慧化升级,在为用户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服务的同时,带来全新的文旅消费体验,赋能游客更好地追寻“诗与远方”。
“旅游+文化”守正创新,擦亮区域文旅新品牌。文旅融合发展,“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当前,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势崛起,做好“融合”文章,大力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品质效益双提升的关键一环。以今年国庆假期为例,各地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探索“文旅+乡村”“文旅+工业”“文旅+体育”“文旅+康养”等创新发展路径,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生态研学、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文旅产业体系新模式,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康养示范区、休闲街区、文旅消费集聚区脱颖而出,让游客在丰富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旅游的优质服务,真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换言之,国庆假期特色“文旅大餐”的火爆景象,展示的是我国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体现了文旅融合、创新体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独特魅力,让区域文旅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文旅融合热潮涌动,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文旅融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完美结合,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奋进当下,期待各地持续发挥国庆文旅“余热效应”,从市场主体培育、提振文旅消费、立体联动宣传、服务环境优化等多方面发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如此假日经济的未来必将更加绚烂多彩,充满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作者:宁云平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