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小圈子”驱动“大提升”

“小圈子”驱动“大提升”
2024年10月09日 15:33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现在,我们的检验步骤从23步精简至15步,平均周期从40.5小时缩短至10小时,不仅大幅提升了检验效率,更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在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龙北满特钢)质量部湿法检验室内,“启航圈”组长岳远娜正熟练地操作最新研发的“硅钡合金中钡元素检验方法”。

  岳远娜所在的“启航圈”是建龙集团“圈”文化的产物,所谓“圈”文化——自主管理活动(CDA),即在专业人员的辅导下,鼓励基层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一项活动。通过推动该活动,诞生了许多优秀的CDA成果,员工主动参与自主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启航圈”成员正在对“硅钡合金中钡元素检验新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讨论“启航圈”成员正在对“硅钡合金中钡元素检验新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讨论

  对于建龙北满特钢质量部化学检验室原材料班组组成的“启航圈”来说,每天都在与各种原材料检验品和检验方法打交道。效率与质量是他们工作的永恒话题。

  硅钡合金作为冶炼重要添加剂,钡元素的准确检验对于保证产品品质至关重要。“启航圈”以“提质量、降消耗、促效益”为目标,开始针对硅钡合金中钡元素检验方法创新研发。

  此前,建龙北满特钢钡元素检验技术处于空白阶段,行业内传统的冶标YB/T 178.2-2012检验方法,操作步骤复杂,检验平均耗时在30小时以上,且复检的成本较高,检测范围存在局限,在钡元素含量高时检验精确性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公司实际检验需求。“针对这一技术难题,开发一种适用于硅钡合金中高钡含量的高效检验方法,成为解决工作痛点的关键。”化学检验室主任王莉说。

  面对“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启航圈”小组成员充分发扬研发人敢于直面难题、勇于创新的精神,深入剖析工作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

  在前期准备阶段,“启航圈”面临着检验室繁重的日常工作和国内同行业无数据可对比、无经验可借鉴的困境。但团队成员没有退缩,他们集思广益、统一思想,通过加班学习,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逐步清晰了研发思路。他们聚焦检验药品种类优化和检验步骤改进两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创新改进。

  “基于对检验药品相关物质化学反应的深入理解,我们对溶剂替代优化、酸化过程改进、混合溶剂加入方式等加药环节逐步拆解优化。”负责这一环节的小组成员宋怡霏指着一份正在检验的试样说,经讨论、数据分析以及实验对比,他们找出了问题所在并制定了相应对策,最终优选出了最佳参数。

  “在检验步骤方面,通过优化沉淀条件,包括温度、pH值和沉淀剂的加入速度等,我们显著提高了硫酸钡沉淀的形成速度和质量。这不仅加快了沉淀过程,还减少了沉淀物的杂质含量,进一步提高了钡元素检测的准确性。”负责检验步骤的小组成员刘雁艳介绍道。

“启航圈”成员正在进行“硅钡合金中钡元素检验新方法”培训“启航圈”成员正在进行“硅钡合金中钡元素检验新方法”培训

  经过无数次的探讨和修正,“硅钡合金中钡元素检测方法”项目攻关初战告捷。随着一条条要因的攻克,大家完成了所有要因的确认。在大量试验的检验下,改进方法最终被证实极为可行。

  这一方法不仅突破了传统检验方法操作过程复杂、检验周期长的技术瓶颈,填补了公司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还预计每年节省材料费用0.6万元,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

  “我们进一步固化方法,建立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的认证,这也是公司首个由基层员工申请的发明专利。”最年轻的小组成员回慧营骄傲地说。

  近两年来,建龙北满特钢高度重视自主管理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扎根一线、服务一线,切实解决了很多“急、难、愁、盼”的问题,实现了“小圈子”促进“大提升”的显著效果。

  张颖 记者 孙铭阳 摄/许石 记者 孙铭阳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