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固国基,教育强国兴未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深刻揭示了教育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既定目标,明确提出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这一理念不仅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规律,也为当前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正确处理好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从国家战略上看,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成为联接三者的纽带和途径。从民生需求上看,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处理好这对关系,有利于把教育强国的战略先导作用和价值追求有机统一起来。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在教育领域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国家战略对教育具有引领作用,通过明确教育方向,国家为教育事业描绘了发展的蓝伟宏图,确保教育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核心需求。同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每一份投入都能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民生需求对教育具有推动作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是建成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同时,民生需求的满足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教育质量等方式,可以促进社会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建成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将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紧跟时代步伐,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聚焦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助推建设教育强国。
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关键所在。知识学习是全面发展的基石。知识学习有利于奠定认知基础、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促进跨学科融合与终身学习,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全面发展是知识学习的延伸和升华。从哲学层面来看,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全面发展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哲学中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能力、素质、个性和社会关系的全面进步。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仅是指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全面进步,更包括在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劳动技能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正确处理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不仅是对教育本质与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洞察,更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清晰路径。为此,教育者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正确处理好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人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石,无论是科技创新、文化传承还是社会服务,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价值观等方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育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人才培养是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需要是人才培养的导向,社会的需求又推动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培养人才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建成教育强国必须紧密关注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正确处理好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 “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食品安全……当前,校园中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必须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体系,有效防患化解校园风险。同时,也要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教育强国的建设中,规范有序与激发活力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重要方面,正是在二者的动态平衡下推动教育强国不断向前发展。一方面,规范秩序为激发活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而激发活力则是规范秩序得以持续优化的动力和源泉。没有规范秩序的保障,教育活力可能会陷入无序和混乱;同样,没有活力的激发,规范秩序也可能变得僵化和保守。另一方面,在规范秩序的基础上激发活力,可以使教育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向前发展;而活力的激发又可以推动规范秩序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建成教育强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寻找规范秩序与激发活力之间的动态平衡点。既要确保教育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又要充分激发教育的活力和创新力,以实现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既要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以维护教育秩序的稳定性,又要鼓励创新实践以激发教育系统的活力与创造力。同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家校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在稳定中不断进步,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正确处理好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扎根中国大地建成教育强国,就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把握世界教育强国的共性特征和规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扎根中国大地是根本,教育建设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之中,这包括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的需求和期望。通过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人民的终身学习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由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需求决定的,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借鉴国际经验是补充,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能够为我国的教育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扎根中国大地与借鉴国际经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认识到教育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借鉴国际经验来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国际经验的引入也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将中国的教育成果推向世界舞台,同时也可以吸收其他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实现共同发展。这种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还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作者: 刘宗灵,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张丽佳,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号:SCJJ24Z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