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把“乌金”变“绿金” 看榆林追新逐绿新“碳”索

把“乌金”变“绿金” 看榆林追新逐绿新“碳”索
2024年10月10日 15:14 西部网

  编者按: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能榆林化工考察时强调,“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这为陕西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陕西以加快打造万亿级现代能源产业集群为契机,向“新”而动,逐“绿”前行,积极探索多能融合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即日起,西部网推出系列报道,展现陕西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引领,探索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实现从“地下”到“地上”、从“黑”到“白”、从“白”到“彩”的产业“三级跳”的生动实践。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 宋洋)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是陕西的“北大门”,更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考察时指出,“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产业育新,驼城恒新。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创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站在新的起点上,榆林乘势而上,向“新”而动,逐“绿”前行,积极探索多能融合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国能榆林化工Mto(甲醇制烯烃)装置国能榆林化工Mto(甲醇制烯烃)装置

  跳出传统发展路子推动煤化工产业迈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

  一块煤能变成什么?在榆林,通过现代煤化工工艺,一块煤可幻化出成千上万种产品:可以是甲醇、烯烃、乙二醇;也可以是“可降解塑料”“一件衣服”……

  走进榆林榆神工业区,只见高塔林立、管线纵横交错、储罐星罗棋布,一车车黑色煤炭经过化学反应,在这里完成“由黑到绿”“由黑到白”的转换,经下游加工最终成为可降解的医用骨钉、餐具、购物袋……这背后是榆林市不断发展的煤化工产业。

  “我们榆林化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在煤化工低碳发展方面做出了一些新工艺、新材料、新探索。”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科研管理工程师杨学超介绍道,2022年9月,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全球首套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

国能榆林化工乙二醇装置国能榆林化工乙二醇装置

  该项目是国能榆林化工“十四五”期间重要建设项目,产品具有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降解度可达99%以上,真正实现煤炭变黑为绿,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拓出了新路径,有力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发展。

  而在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让煤炭在这里变成了透明清亮的甲醇、乙二醇。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榆林化学不断提“质”增“绿”。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50万吨/年DMC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今年10月底打通流程,届时榆林化学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电池电解液生产基地。”榆林化学公司副总经理郑宝祥介绍道,在高端材料探索方面,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已经动工建设,规划建设4大类高附加值产品;在特种油品方面,目前120万吨/年粉煤热解项目的初级油品已经产出,通过后续的提炼加工,将生产出高端特种油品。通过这些多元化发展,让煤炭的每一个分子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榆林化学年产50万吨DMC(碳酸二甲酯)项目装置
榆林化学年产50万吨DMC(碳酸二甲酯)项目装置

  跳出“挖煤—卖煤”的传统路子,榆林推出更多高附加值、差异化煤化工产品,让煤炭实现了“七十二变”。

  据悉,近年来榆林市以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引领,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借助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新一代煤制芳烃、煤油共炼等全球首创技术在榆林试验成功,煤油气综合利用、煤制可降解材料等世界领先的自主技术在榆林实现产业化,推动能源产业向高端化扎实迈进。

  为设备装上“智慧大脑”数智融合让能源化工产业降本增效

  能源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数字化的深度融合。适应产业科技新趋势,就要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靠智能化降本、提质、增效。

曹家滩矿业公司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曹家滩矿业公司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在陕煤集团曹家滩煤矿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整块充满科技感的大屏幕。大屏幕上,矿井采、掘、机、运等各个生产环节的运行情况清晰可见。工作人员进行着智能化操作,“穿着西装把煤采”已成为现实。

  近年来,曹家滩煤矿提升矿井智能化建设水平,让科技创新赋能煤炭生产,不断提升发展“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逐步实现从“人控”到“数控”提质升级,从“少人”到“无人”智慧转变。目前,曹家滩煤矿已建成158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0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全省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99%以上。

曹家滩煤矿智能综采工作面曹家滩煤矿智能综采工作面

  无独有偶,近年来,北元集团持续推动产业升级,积极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加快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应用,全方位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走进北元集团聚氯乙烯(PVC)包装车间,只见智能工业机器人灵活操作,传送带上的聚氯乙烯鱼贯而出,一一码放整齐,随后被叉车搬运至包装车间外的火车或卡车货箱中。

北元集团化工分公司PVC(聚氯乙烯)包装车间北元集团化工分公司PVC(聚氯乙烯)包装车间

  “产品的称重、装袋、精检、喷码、过滤、码垛等多道工序都是由智能机器人完成的。”北元集团化工分公司生产运营中心包装装置长丁文亮告诉记者,随着整条包装装置的更新升级,一个班次能由原来的110余人减少到现在的56人,节约用电8千度左右。

  数字化、智能化为设备装上“智慧大脑”,更“聪明”的车间不仅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而且还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益,为企业科研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拓展了研发空间,让数智技术更好地融入生产经营、进入每个生产岗位,从而带动整个能源化工产业提质增效。

  擦亮绿色环保标签 以低碳生产的高成效激发新质生产力

  探索碳减排、碳捕获技术降低排放,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榆林以系统化思维,加快能源化工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耦合,探索源头减排。

榆林化学年产180万吨乙二醇项目装置总貌榆林化学年产180万吨乙二醇项目装置总貌

  在榆林化学厂区,只见塔罐高耸,道路整洁,绿化区点缀其中。“用煤不见煤、用水不排水”,榆林化学洁净的厂区,一改往日煤化工企业烟尘蔽日的形象。

  今年9月26日,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开工。二期工程以煤炭分质利用为核心,采用了多重先进技术,生产聚烯烃、EVA、聚酯、聚碳酸酯、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工产品,带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向价值高端跃升,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

  据了解,二期工程在规划之初就植入绿色低碳、高端多元、数字转型、技术先进、产品高端等“基因”,通过工艺技术集成、多能互补耦合、能量梯级利用、一期二期互联互通等措施,大幅降低物耗能耗,进一步提升资源转换率。以“源头减碳、中间降碳、末端固碳”3类举措,每年可减少碳排放931万吨。采用化工热电一体化联产示范模式,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价值)0.70tce/万元,远优于其他煤制油路线。

  “结合‘源头减碳,中间降碳,末端固碳’的思路,让榆林化学整个产业流程达到一个最优、最低的碳排放,以最小的碳排放来取得高端化、多元化的产品,用我们的产品去服务美好生活。”榆林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会民说。

北元集团锦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厂区一角北元集团锦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厂区一角

  而在北元集团,则用循环产业链,构筑起节能、降碳的“桥梁”,铺就了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北元集团积极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降低综合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总量,延伸产业链条,坚持产业结构改革,投资建设了水泥余热锅炉,回收利用回转窑窑头窑尾余热生产蒸汽供化工装置区使用,年节能量达1.7万吨标准煤。建设了母液水深度处理装置,将聚合装置产生的母液水经过处理送除盐水装置生产除盐水,同时将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生产污水回用于乙炔发生装置,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年节约新鲜水用量达100万吨。

  “我们没有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真正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条。”北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史彦勇说,从循环利用到延链补链,从创新工艺到丰富产品。在这条循环生态产业链条上,已形成43种牌号树脂产品、7种碱氯酸、9种水泥类产品和4种电石类相关产品,形成具有北元特色的产品序列体系,不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编辑:高佳槐

榆林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